陳列即使藏身也無怨

作家陳列曾被關在白恐景美園區(前身是新店二十張景美軍看守所),今年成爲駐館作家,繼續書寫相關文章。(張震洲攝/春山出版提供)

作家陳列曾在散文作品藏身〉中描述1976年4月出獄後,到1977年11月19日中壢事件隔天,這一年多謀生、安身立命的經過,這段歷程同時也是許多政治犯的縮影,陳列說,「出獄不是通往自由,而是繼續被監控、防範、隔離、追蹤,連求個藏身之所都艱難的辛苦過程。」

爲了解決生活困境,陳列積極參加文學獎獎金,並且成爲連續兩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他的另一篇作品〈無怨〉(原名獄中書〉),寫作時間約在美麗島件大審到四月十八日判決前後,當時政治氣氛緊張,他形容儘量使自己的文字約束虛構,「寫到獄中室友船長』被判9年、其實是無期徒刑;寫到囚房可以聽到火車來往,現實根本不可能。」

陳列表示,「我寫文章重點,是很希望表達一旦失去自由,在狹小空間如何面對自己、走下去。在這樣處境下,如何不被扭曲掉,繼續保持完整、自由存在的尊嚴,如〈無怨〉一文最後一句『我開始自覺得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就是得意於關到最後,自己還是很強健,很『神氣』、很『神聖』。」

作家季季指出,〈無怨〉原題〈獄中書〉,是她打電話給陳列,因爲決審評委們認爲題目太直接,建議是否可以改名〈無怨〉,陳列接到電話馬上答應「要怎麼弄就怎麼弄,本來我文章就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要申冤或控訴、批判的意思。」

《散文選》同時也收錄第四十屆時報文學獎的散文首獎作品〈一部紀錄片的完成〉,作者描述拍政治犯M的紀錄片過程中,他問M爲何被關,「他沒有直接談案子,只說那個時代只要是少年維特就會被抓走,我心裡微微一震。」生動描述白色恐怖的微妙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