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AIT入新厝 美國賀禮縮水

美國在臺協會(AIT)內湖新館落成典禮,美方由《臺灣旅行法》功臣艾德.羅艾斯(Ed Royce)(左)之妻、主管教育與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瑪莉、羅艾斯(Marie Royce)(右)出席典禮。(總統府資料照片)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12日舉辦新館落成典禮,但美國政府似乎賀意不濃,不但「貴賓」層級不高,而且連任何一位部長級官員都沒有來臺觀禮。這不僅讓最近受到美國國會連續通過數項「友臺法案」而鼓舞的蔡英文政府產生嚴重的挫折感,而蔡英文口口聲聲「美臺關係前所未有的好」,但美國竟只派出兩個層次不高的代表團參加慶典,也讓不少民衆感到大失所望。

此次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伊斯率團來臺觀禮,此外,美國聯邦衆議院國會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哈博也應邀參加慶典。羅伊斯指出,AIT新館落成不僅是一棟鋼筋水泥與玻璃的建築物,更象徵21世紀美臺夥伴關係的穩固與活力。蔡總統則表示,臺美關係未來將持續譜寫更好與更令人振奮的新章節。

但是,臺美關係未來會真的如蔡總統所說的那麼好嗎?若是英國《經濟學人》所預測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真的來臺參加慶典,可能會爲蔡政府帶來麻煩,但連一位像運輸部長趙小蘭等級的官員都沒有來臺,委實令許多人覺得有點怪怪的。

到底怪在哪裡,也說不上來。最近,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赴華府出差,但卻被美方要求轉赴紐約,顯然與《臺灣旅行法》鼓勵臺美官員互訪的精神背道而馳。

1979年1月10日,美國在臺協會奉卡特政府之命在臺北成立。在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卡特政府堅持在臺成立一個半官方的「美國在臺協會」,另在華府成立一個相應的半官方「美國在臺協會」理事會,接管原來駐華大使館的一切功能與理事業務。我國則獲准在華府成立官方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並在其他大城市成立分會,臺北也設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的相應機構。當時的美臺關係就是在兩個半官方與兩個官方的機構之下維持運作。不僅如此,當時我國駐華府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想要邀請美國農業部長參加國慶酒會,也在卡特政府禁令下無法出席。直到1994年美國國務院提出「美國對臺政策調整」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才正式名爲「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此後,臺美關係日益提升,遠勝斷交前幾年戰戰兢兢過日子要好得多。

撫今追昔,看到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新館落成,總值15.5億美元,是美國在亞洲最大也最昂貴的使館區,似乎顯示美臺邦誼永固。惟從美國政府派遣來臺的祝賀團層級,以及不太敏感的唐鳳不得華府之門而入來看,美方似乎誠意不是很足。究竟是美國認爲還沒有到打「臺灣牌」的時機,還是川普認爲只要國會多通過幾項口惠而實不至的「友臺法案」,就算是對蔡政府的「最大賀禮」。不論是哪一種,都值得國安單位憂心並及早預爲之計。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