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 | 0元裝修,一場上億現金流的龐氏騙局

大國小民》第1206期

本文系本站“大國小民”欄目出品。聯繫方式:thelivings@vip.163.com

前言

“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掙它1個億!”這是前兩年特別流行的金句,但在2015年,張偉只用了短短几個月就做到了。張偉曾告訴我,“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1

2012年,我在A城的一家雜誌社做活動策劃。這家雜誌社說是在裝修行業影響力卓著、是業內著名的媒體單位,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除了刊號是真的,其他都是扯淡,就算把裝幀排版弄得精美異常,內容也不如街邊散發的宣傳單有可讀性,幾乎有2/3的內容都是廣告

當時,像我們這種三流雜誌的發行量主要依託一個叫“小紅帽”的組織。我的老闆很雞賊,經常賄賂有合作意向或合作中的裝修企業附近的報刊亭老闆,好讓“小紅帽”多投放我們的雜誌。當裝修企業的老闆們偶爾想起自己投的廣告,只要去附近的報刊亭,都能直接買到,然後會有一種我們雜誌的發行量真不錯、錢花得值的錯覺。招商部的同事們再帶着兩本樣刊,趁熱打鐵,去把下一年的年度合同籤回來。不過偶爾也有例外,比如XX裝飾陳總就覺得我們雜誌的廣告效果不好,打算停止合作。這時,就需要張偉出馬了。

張偉是我們雜誌社的招商經理,和老闆沾點遠親。那時他三十六七歲,沒有西裝革履,大部分時間就是一身運動裝,腋下夾着個鼓鼓囊囊的小手包——其實是個“煙口袋”,裡面裝着三五盒的中華煙。如果保潔阿姨一天不收拾張偉的辦公桌,菸蒂能把菸缸堆出個尖兒來。

雖說是在雜誌社工作,但張偉辦事說話一點都不斯文,江湖氣息很濃。當他得知手下在陳總那兒碰了釘子,就帶上樣刊,夾着小手包,拉上我出發了,還美其名曰:“多部門聯合拜訪,顯得鄭重。”

進了陳總的裝飾公司,張偉也不等前臺問,就熟稔地衝前臺點點頭說找陳總,然後直接邁步往裡走。前臺攔住他,問是否有預約,張偉說:“我和你們陳總老朋友了,打過電話。”

到了陳總辦公室門口,他敲了下門,直接推門而入,先散個煙,隨後再把雜誌樣刊一放。接下來,張偉不談合同,只說昨晚又和誰喝了酒,在哪兒打的牌,誰輸了1萬多,今晚約了哪個老闆,還喊陳總一起去。一頓閒扯過後,我就帶着簽好的合同出了辦公室——至於張偉,他要和陳總一起去參加飯局。

在A城,但凡是有點規模的裝修公司,老闆基本都是豪車、華裝備齊,很有暴發戶的即視感。他們有文化的不多,大部分都是裝修工人出身,藉着房地產爆炸式增長髮的家,佔的是“膽大”、“心細”、“眼光好”這幾個詞。和我們雜誌社合作的家裝公司,老總們的架子一般都端得很足。就說陳總吧,上次我找他談事,他連個笑臉都欠奉,怎麼張偉能如此從容隨意呢?

張偉衝我一笑:“兄弟你是不知道,別看他們現在做得這麼大,其實幾年前就是馬路邊一個裝修小門市,打個廣告啥的都是求着咱們幫幫忙。就說這個陳總,之前他做水電工的時候,我們就一起打牌、喝酒,他們現在的這個辦公室還是我幫忙找的。最開始哪有這麼大?就一間!現在一層都是他們的了。咱們雜誌這一年幾萬塊,其實他們不在意的,隨便搞搞好了嘛。”

我的老闆仍覺得單純賣廣告收入太少,開始涉足裝修展會的策劃、執行,從跟小裝修公司合作開始試水,逐漸嚐到了甜頭。

從2000年到2014年,A城至少有一半的新房業主會通過展會來選擇裝修公司。對於大大小小的裝修公司而言,這個渠道體量超級可觀,辦一場成功的展會,就意味着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用爲客源擔心。

因爲錢太好掙,有實力的裝修公司老總漸漸地就瞧不上那些百八十位消費者到場的小展會了,轉而將眼光投到了更大規模的“羣展”上:只要找上三五家實力相當、服務層次相當的同行,各出資20萬,在裝飾裝修協會報備,經過半個月的廣告轟炸、活動邀約後,一場名爲“A城裝飾裝修博覽會”的宏大展會就能轟轟烈烈地辦起來了。

對於裝修公司來說,這種大展會既能獲取足量的客源,又能宣傳、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怎麼算都是賺。只是“聯合辦展”,涉及到大量資金的運用,冗長的整體策劃和繁雜的現場執行,具體交給誰主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中間難免生出嫌隙。

幾番磋商之後,大家漸漸傾向於尋找一個第三方承辦,以期公開公平。我們雜誌社憑藉着“行業媒體”的金字招牌,就成了這樣的第三方。

段時間,我和張偉成爲搭檔,負責展會前期的籌備招商。當各家老闆爲了參展費用、場地位置安排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左右逢源的張偉總能從中轉圜,讓問題圓滿解決,很有面子。

隨着一個又一個大型綜合展會的成功落地,我和張偉的配合越發默契,也順帶積累了衆多的人脈和資源。眼見着展會規模從千人到萬人,把控的預算從幾十萬迅速擴張到幾百萬,我倆的收入卻並沒有多少起色,甚至還在變相降低。

張偉的薪資主要靠廣告提成和獎金,但展會籌備算是新開的項目,老闆一直沒有明確的提成核算說法,總是“這個月忙”,便拖到下個月。而且,原有的合作企業參與了展會,雜誌廣告又成了附加贈送項目,張偉的提成也縮減了;我的工資一直是固定的,但接手展會的籌備工作後,工作量劇增,996是常態。

老闆每天給我倆畫大餅,說未來可期,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滿的情緒已經溢於言表了。

2

一天晚上我們出去吃夜宵,張偉喝着燙好的“石庫門”老酒,眼神迷離地向我抱怨:“這場活動下來,咱幾個累得像狗一樣,你看看老陳,他們公司這次位置好,這兩天接了200多個意向金,隨便算算又是百八十萬的賺頭啊!”

我點點頭。這個賬其實很好算——200多個意向金最終不可能全部成交,但最起碼能成交60幾個,這就是600多萬的產值,毛利差不多是200多萬,就算扣去參加展會投入的費用,淨利潤也在100萬以上。

張偉一口悶了杯中的酒,接着說道:“給他們做,有時候想想,真不如咱自己搞搞,咱才賺他們幾個錢?爲點展會費用,天天這個審覈那個審覈的,這個要活動節點,那個要換位置的,都跟大爺似的。你看老陳,去年才提的捷豹,昨天又去弄了個路虎攬勝,100多萬啊!咱倆呢?天天早起擠地鐵,早知道幹個屁的雜誌,就應該開裝修公司!”

那時候,家裝行業一直被很多人忽視或者輕視,卻是一個實打實的“萬億剛需藍海”,擁有着驚人的現金流。當時的“行規”是:業主簽訂裝修合同後需要先付款,金額爲裝修總費用的30%到50%,而裝修公司給合作的材料商、施工結賬基本都要等工程結束,長期合作的,會半年一結,甚至年底再結賬。所以大部分時間,裝修公司的賬目上都有着驚人的現金儲備——這也正是張偉看重的地方。

張偉覺得自己要是開裝修公司,怎麼也會比他們強,“裝修公司有什麼?不就倒買倒賣麼!到時候你給我搞市場,我去弄材料和施工,隨便搞搞,咱也成個‘十大(A市十大家裝聯盟)’。到時候在攝像機前面,咱也能握着話筒展望下未來……”

張偉的話半真半假,還帶着試探的意味,我只是喝酒,沒有多說話。

張偉已經和老闆談了幾次了,見漲薪無果,他心灰意冷,打算辭職自立門戶。我也想跳槽,卻沒有跟隨他創業的勇氣——張偉是本地人,來自外鄉的我只能做出更穩妥的選擇。接下來,我打算找一家中等規模的裝修公司,踏踏實實地負責市場,跟公司一起成長。

2013年下半年,裝修行業的“展會經濟”已經呈現出疲軟的態勢。

在這種營銷體系中,無論是媒體宣傳還是DM營銷(直投,寄送活動邀請函、宣傳冊等),效果最顯著的部分其實都是“數據庫營銷”——從房產企業或者其他灰色渠道拿到業主信息,進行營銷宣傳,再由展會將數據集中消化。

但這樣做的效果在逐漸變差:一來展會門檻低,裝修企業都能做,顧客對這種騷擾電話、騷擾短信宣傳的展會已經有了牴觸和戒備心理,參會人數、成交數量直線下滑;另一方面,相關的政策、法規日趨完善嚴格。2013年,A城有十幾個第三方營銷機構負責人和裝修企業老闆因非法倒賣、使用個人信息被判刑,對業內的警醒作用很大。

同時“網絡經濟”爆炸發展,消費者開始通過網絡選擇、對比裝修公司。到了這一年的第四季度,網絡推廣基本從一個展會附屬宣傳渠道變成了支柱營銷渠道,產出佔比急速上升。

營銷渠道的變革,意味着很多裝修公司要重新洗牌,在張偉看來,“洗牌等於機會”。2013年10月,“黃金週”大展會過後,張偉向老闆提出離職。老闆先以親情挽留,又許諾漲薪,可張偉毫不動搖,兩人進而開始爭吵,最後甚至動起手來。

扯了1個月的皮,張偉還是頂着“忘恩負義”的罵名,帶走了一個招商助理和我手下的兩個策劃。也就是這時候,一個新的名詞——“互聯網家裝”出現了。

一些從業者提出的“去中間化”的概念對消費者極具吸引力。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互聯網裝修公司直接同廠家合作,摒棄材料省級、市級代理商的層層盤剝,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優質的產品——宣傳如是說。

2014年被稱爲“互聯網家裝元年”,這種新模式很快席捲了整個裝修行業,勢不可擋地打破了市場平衡。

3

張偉從業多年,人脈資源豐富,和衆多不同品牌、不同價格層次的材料商、廠商、品牌負責人稱兄道弟。離職後,他和某裝修公司的李總一拍即合,迅速成立了一家名叫“靚房”的互聯網裝修公司。

李總曾在A市的裝修行業中排得上號,可惜在展會營銷的浪潮中掉隊了,公司日漸式微。橫空而出的“互聯網家裝”讓他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他覺得張偉有資源、有市場觀念,自己對於裝修環節駕輕就熟,可以提供資金,相互借力,一定能站在“風口”上。

李總出資較多,擔任“靚房”的總經理當之無愧,張偉就是副總經理兼運營總監。由於李總原來的裝修公司依舊在運營,瑣事繁多,所以“靚房”的大小事務基本由張偉負責。

“靚房”開業時我去捧場,公司坐落在中山北路,辦公室裝修豪華,面積卻不大,只有200多平方——這個面積對裝修公司來說有點捉襟見肘,扣除常規辦公室和洽談區,甚至連裝修材料出樣空間都沒有。但張偉的副總辦公室卻不小,寬大的真皮沙發搭配電動茶盤,還有一張闊氣的實木辦公桌。

“這是創業,這是夢想,兄弟你啥時候能來說一聲,不會虧待你哦!”張偉看着我笑。

沒過多久,張偉弄好了“靚房”即將推出的裝修套餐,特意讓我幫忙把關營銷內容。只見上面寫着:“599元/平米全包精裝”、“799元/平米全包輕奢精裝”, “一價全含”(即硬裝所有費用均包括在內),並且每款主材都有數十個一線、二線品牌可選。

我震驚得說不出話——按照這個價格,別說利潤,想不賠本做完工程都沒可能。當時A市的裝修市場的行情,“硬裝全包”的價格大概在每平米1000到1200元左右,就按這個價格做,消費者僅能得到一般的裝修效果,可“靚房”居然只要599元!

看我露出驚訝的神色,張偉似乎很滿意,他說,這個價格馬上就要在全網推廣,單百度推廣這一個渠道就計劃投20萬。合夥人李總信心很足,把青浦的別墅都抵押了,“一定要趁着風口搶奪市場!”

張偉說得眉飛色舞,我卻有些茫然——不過能預見的是,如果以這個價格大規模推廣,必然會將整個家裝行業的水攪渾。從營銷角度看,“靚房”的推廣肯定會成功,畢竟價格優勢太大了,目前業內沒人頂得住這個價格的衝擊——但這個價格怎麼做得下來?按最低的報價算,一個100平的房子,算上設計費也就收6萬多元,用的材料最差的也是二線品牌,材料和人工根本吃不住。

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大家做營銷都有誇大,但總歸是講究八九不離十,總不能靠着‘增項’活着,說‘一價全含’。這種‘走夜路’的潛規則搞多了,總歸要見鬼的!”

張偉哈哈一笑:“業內人士就是業內人士,我也不忽悠你,是大牌子不假,絕對都是大牌子,不過配套的產品都是些庫存款或者積壓的落後型號。”

張偉早和各大材料品牌商談好了,讓他們挑選一些存量較大的產品,重新編號,再投放市場。“靚房”這邊做一個線上選購商城,張偉安排人上傳精心拍好的產品照片,“款式基本只有我們有,每家一兩款,十幾家可選的就很多了嘛!”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599裝修套餐”裡面的彎彎繞——歸根結底,是低價消耗庫存。這手段有點厲害,市場上的裝修公司也用低價建材的,但基本也就一兩款做做促銷。而且他們爲了穩定,一個類別的“主材”通常只和一兩家品牌合作,導致促銷款的花色、式樣就很一般。張偉這種多品牌合作的方式能規避這個弊端,讓消費者產生一種“佔了便宜,選擇還很多”的錯覺。

看着頁面上衆多的大牌LOGO,我心想:這種搞法對“靚房”和材料商來說真是共贏,但對消費者而言,可能就不是一個好消息了。

全使用庫存產品這種做法實在坑人。要知道,大的材料品牌廠家每年會做許多“公裝”項目,這種項目材料用量巨大,但其中很多產品是定製的,根本不會出現在常規的產品圖冊中。比如瓷磚,一個精裝工程能訂購幾萬平方,可瓷磚這東西有次品率,工廠生產的時候就會多做幾千平方。等按要求發完貨,剩下幾千平方瓷磚堆在庫房裡很常見——張偉看上的,就是這種折扣很大的庫存磚。

“經濟型裝修”並沒有那麼嚴格的風格搭配,無非是設計師和銷售的推薦,加上一二線品牌光環的加持,就能滿足業主的虛榮心。張偉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如果過了一段時間這種磚用完了,就換另一個庫存花色,讓設計師推出相應的裝修風格就行了。

但需要裝修的業主們看到的卻是:靚房商城的材料庫又“上新”了。

4

既然張偉的營銷策略早就想好了,他找我應該就是別有意圖。

果不其然,張偉隨後對我說:“兄弟啊,我談材料商什麼的都行,可是設計口我沒熟人,你看能不能在你現在的公司找點設計師合作合作,或者之前咱們搞展會活動的時候,你熟悉的設計師都幫忙推薦推薦。放心兄弟,不能讓你白忙!”

“靚房”剛剛起步,沒幾個設計師,一旦活動推廣成功,需要大量的設計師出圖、談客戶,臨時招聘也來不及。而且目前的市場反饋也不確定,如果公司貿然養一批設計師,成本不低。

在A城,普通家裝設計師的基本薪資也就兩三千,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來自合同提成——設計師提供專業的設計方案的同時,在整個成交過程中還扮演着一個類似於“銷售員”的角色,要見縫插針地推薦公司的“整體裝修服務”。一旦業主簽了合同,按當時的行情,設計師能拿到裝修款總額的1%到1.5%作爲“提點”。當然,設計費另算,一般是公司與設計師“對開”。

鑑於種種情況,張偉想“借用”其他公司的設計師:“互聯網家裝了嘛,共同創業,我提供客源,他們來設計和談客戶,跟進到合同簽訂環節就OK。設計費七三開,設計師拿七,合同再給提三個點!”

我一聽,這路子有點野。畢竟,裝修公司一直把設計師看得很重,不然李總爲啥不想讓原公司的設計師參與到“靚房”這邊兒來?就是怕弄得不清不楚吧。

更重要的是,顧客對一家裝修公司是否認可,更多時候跟設計師息息相關,這也導致了“飛單”現象的發生——一些設計師接到客戶後,將客戶偷偷帶到公司外面成交,自己負責設計,裝修工作就“發包”給熟悉的施工隊。這麼做獲利多,風險也大,一旦被公司發現,就是開除。而且,裝修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了差錯,顧客能鬧得天翻地覆,所以很少會有設計師這麼幹。

張偉提出的這種“合作”,沒有“飛單”那麼敏感,他自己挺有底氣——畢竟很多裝修公司的單子少,一些設計師對收入不滿意,閒的時候偷偷出來接個單子做,提點、分成高,又不用操心材料和施工,何樂不爲呢?

但我卻覺得沒那麼容易:設計師從裝修方案設計到“促單”成交,中間的過程看着簡單,但實際操持的技術成本和時間成本極高,需要和業主反覆溝通。一個設計師天天往外跑,很容易被公司發現。況且,我拿着薪水,卻給別人介紹自己公司的設計師,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爲怎麼想都不道德。

我和張偉關係不錯,不好明着拒絕,只能敷衍地說:“行,幫你問問。”

張偉很高興,彷彿我一下成爲了“自己人”,得意地告訴我:“目前XX公司和XX公司的XX都答應來試試了。”

我心下一驚,張偉說的人,都是業內領頭企業的設計師。看來,他不止找了我,這段時間應該找了很多人幫忙。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這麼搞,肯定是要出事的。

幾天後,“靚房”的活動全面上線,低價直接衝擊裝修市場。期間,他幾次打電話催促我推薦設計師,我只能敷衍了事。

令我詫異的是,差不多同一時間,有數家互聯網裝修公司紛紛冒頭,打着同樣低的價格進行營銷宣傳,市場環境徹底混亂。傳統裝修公司紛紛感嘆“狼來了”,營銷策略也不得不跟着調整,但價格的巨大落差還是讓我們出現了客源荒。面對營銷的巨大壓力,我頗爲心慌。

其實業內都知道張偉他們的做法,可公司價格體系決定了營銷端真的束手無策。我的新老闆倒是很淡定,讓我們等等看,“這段時間權當是休息了”。

隨後的兩個月,傳統公司的蕭條與互聯網家裝的火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多設計師在生存、利益面前放棄了職業操守,去兼職的人還真不少,只是設計師稍有動作,立馬就會被公司發現。這時候,裝修公司的各位老闆給張偉打電話可就沒有當初打牌時的和氣了,輕則訓斥,重則開罵,張偉只能佯裝糊塗敷衍。

緊接着,A城的幾家裝修公司直接找到行業協會,倡議全行業抵制張偉“借”設計師的行爲,衆老闆紛紛響應,張偉這才收斂不少。A城的裝修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這樣一鬧,張偉經營多年的名聲算是臭了。

5

對“靚房”來說,負責人的名聲臭了事小,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

進入施工環節,業主才發現那些材料有問題。有的材料不知道庫存了多長時間,質量完全達不到宣傳的品質,且很多是特定的搭配,尺寸短缺的,補都沒地方補。很多業主發現問題後,直接向品牌方投訴,庫存沒清掉多少,品牌方先把地區代理罵得夠嗆。

這下我才知道,原來張偉對我也說了假話——他所謂的“去中間化”,並不是直接和材料廠家合作,更多的是和A城的地區代理合作,清理的是他們的庫存。他們甚至用了許多貼牌或者套牌產品,欺的就是消費者外行。

層出不窮的投訴場面,和張偉最初的預想完全不一樣,施工端也好不到哪去。

李總用的竟然是最靠不住的“發包”:6萬多的單子,扣掉材料款,發包給施工隊的錢也就是兩三萬。施工隊要賺錢,就必須“增項”,於是那份號稱“一價全含”的合同基本等於廢紙。施工隊裝修進行到一半,這也“不包括”,那個也“不在內”,強硬要求加錢,不加錢就停工——這都是裝修行業10年前的“套路”了,早都被摒棄了,沒想到李總居然會頂着時尚的“互聯網家裝”的幌子這麼幹。

很多業主拒絕額外加錢,裝修到一半的房子就被施工隊扔在那兒了—— “靚房”和施工隊簽了發包合同,覺得自己不用管,但業主不認,認爲出了事就得由“靚房”負責。於是,一個惡性循環開始了:業主投訴張偉,張偉以業主投訴爲由拒絕給施工隊支付餘款,施工隊收不到錢,拒絕開工……越來越多的業主空有一紙合同,卻無法按時裝修,繼續投訴。

眼看拿不到錢,很多施工隊索性直接跑路,反正他們虧得不多,更要及時止損。一些施工隊長心生不滿,就聯合起來做局,坑李總和張偉。

據說,張偉的一個老熟人推薦來的施工隊接了12個工地,拿了十幾萬的初期施工款,但一個工地的活兒都沒幹,直接甩手走人。後來一查,發現是之前的幾個施工隊長合夥乾的。欠債與騙錢,這本身就是一本爛賬,張偉算也算不明白,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

風光過後,“靚房”的辦公室裡每天都擠滿了人。面對喊着要求退單的業主,李總“滾刀肉”的性格和“搗糨糊”的能力起了重要作用:要退單,可以,覈算一下施工量,覈算來覈算去,做了1萬的工程也能覈算出2、3萬。最後,很多業主沒有時間耗下去,只能選擇吃虧離去;打發施工方就更簡單了,“活都沒幹完,要什麼錢?!”

轟轟烈烈地折騰了3個月,“靚房”終於在一片罵聲中逐漸沉匿。業主們吃了虧,漸漸接受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於是,我們這些傳統裝修公司的生意又恢復了不少。

我的新老闆依舊淡定:“我們不是做一錘子買賣的,我們是要走得遠。他們是要走得快,目標本就不同。張偉這次賺的不少,但‘靚房’算是拉倒了!”

張偉靠着一塌糊塗的“靚房” 割了不少韭菜,也撈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風波剛剛平息,張偉就請我吃了次飯。他開着新提的奧迪Q7,滿嘴都是可惜:“兄弟,就是你沒來幫我,你要是來幫我,我們肯定能做的更大。我這次就是吃虧在找了老李合作,以爲施工他能搞定,誰知道施工那邊亂七八糟的,不然‘靚房’也不至於半死不活。”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市場上真的不缺要裝修的人,我最近去見了北京張總——就是之前咱們開大展邀請來的‘北京裝修聯盟’的那個大咖,我倆打算搞個真正的互聯網平臺了。”

據說在這個平臺上,設計、材料、施工,所有環節全部“平臺化”。工長、設計師在線上註冊、報名接單子,各家材料品牌自主入駐線上商城。業主就像去淘寶買東西一樣,直接在線上選擇服務。平臺作爲第三方給消費者提供保障,錢交到平臺,裝修好了再付給設計師、材料商和施工隊長。

當時,張偉端着酒杯,衝我大聲說:“市場也不侷限在A城,放眼全國,用全國的體量來帶動整個平臺,做大做強!”

至於如何讓平臺在紛亂的互聯網競爭中殺出來,張偉他們已經想好營銷噱頭了。他神秘地說道:“這次不是去中間化,而是空前絕後的玩法——‘0元免費做裝修’。”

我以爲自己喝多了聽岔了,張偉笑着說:“沒錯,兄弟,就是0元,來幫哥哥不?市場總監的位子我給你留着呢!你帶出來的小李不行,比你差遠了。一旦我和北京張總啓動這個項目,就立馬有充足的資金去做別的投資……”

我沒搭茬,繼續追問“0元裝修”的事,張偉露出一副“信得過你”的表情,緩緩說出這個項目是如何操作的:

業主通過裝修平臺自主挑選設計服務、材料搭配和施工工長——這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付款方式卻打破了行規,不再按特定的施工節點分段付款,而是在合同簽訂後,一次性將錢付給平臺。裝修竣工後,裝修平臺每年返一定比例的資金給業主,分5年或者10年返清。比如,交10萬元裝修款給平臺託管,裝修完成後,平臺第二年返業主2萬,第三年返2萬,直到把10萬元全部退還爲止。

我聽完冷汗直流,別小看付款節點的變化,這裡面有太多文章可做了。體量一大,這是上億的現金流啊,不要說什麼“全額返現”了,這不就是個典型的“龐氏騙局”嗎?

我試探着勸張偉:“老哥,你悠着點,這種說法,稍微有點理智的都不會信啊,你這麼搞萬一出事呢?”

“我也就是前期纔有這種返現的優惠,總歸要把平臺拉起來嘛。資金進來後,張總打算投到幾個地產項目裡,收益很可觀。我和張總去看過了,靠譜的。說白了,咱也就是借這些業主的錢做個投資,後期平臺正常運營,營收完全沒問題。”張偉對我的擔憂不以爲然,“做全國的平臺,前期不玩點大的怎麼行?”

6

我本以爲,這個在邏輯上都難以自圓其說的互聯網家裝模式很難成功,誰知一經推出,市場反饋居然異常火爆!

在前期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張偉做了幾個不錯的樣板工地,一些媒體爭相報道“0元裝修”模式,讓張偉的平臺有了足夠的曝光度。在隨後的跟蹤報道中,某業主直言,他在裝修完工後的第一個月就成功領到了2萬元退款。

於是,市場熱情被徹底點燃。張偉的平臺從上線到引來全國的加盟商、成立多個子公司,整個過程很快、時間很短。以至於我再次見到張偉,已經是在某本權威雜誌的專訪中了。

照片中的張偉西裝筆挺,神采飛揚,旁邊搭配的文字敘述着他過億的身價和衆多投資者看好裝修平臺的“遠大前景”。張偉在訪談中,淡定地講述着“行業初心”、“做人準則”,一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雄心壯志。

從一個草根到行業領袖,張偉僅僅用了幾個月。由於顛覆了傳統的行業規則,那段時間的張偉炙手可熱,他以“互聯網家裝行業領袖”的身份受邀出席各類論壇、沙龍,講述互聯網家裝對行業發展的巨大助力。

在某個論壇上,張偉鏗鏘有力地說:“我們要把握互聯網家裝的風口,做大做強,用更大的體量來打破市場規則,做消費者信賴的裝修平臺,做自己的民族品牌!”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當然,也眼看他樓榻了。

壓倒這個脆弱的資金體系的第一根稻草,是張偉那個平臺浙江分公司的資金鍊斷裂,難以兌付該地區工長的薪資。大量工長因此跑路,衆多裝修工地癱瘓,一瞬間引發衆怒。隨後,全國範圍的平臺都出現了兌付難的問題。

業主早已將全款交給平臺,但平臺卻沒有錢支付工人薪資和材料款,三方甚至多方合同的模式,讓業主維權變得舉步維艱。且不說全部裝修款能不能拿回來,很多業主甚至只期待把裝修做完,然而這都成了奢望。真實的情況是:工長施工差、工期長,甚至交了全部裝修款後,壓根就沒人來施工。平臺的所有的服務承諾,都變成了一紙空文。

大廈將傾,前面跟投張偉項目的全國各大裝修門戶、投資人紛紛抽身止損。旋渦中的張偉趕緊去北京找合夥人張總商量辦法。那天他下了飛機,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大談“企業責任”、“平臺責任”,誰知幾天後,他就突然宣佈公司解散,並迅速出國銷聲匿跡。

如今再回看,“0元裝修”的模式,前前後後在全國推廣宣傳也就半年多。這半年,是互聯網家裝最風光的半年,也是最瘋狂的半年。

然而,騙局總歸是騙局,在風口中飛起來的“互聯網家裝”和張偉最終落到了地上,除了一片罵聲外,別無其他。而那些被坑害的業主,也許至今仍在維權……

(文中人物名、地名均爲化名)

作者:十六

編輯:羅詩如

題圖:VCG

投稿給“大國小民”欄目,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經刊用,將根據文章質量,提供單篇不少於3000元的稿酬。其它合作、建議、故事線索,歡迎於微信後臺(或郵件)聯繫我們。

投稿文章需保證內容及全部內容信息(包括但不限於人物關係、事件經過、細節發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實性,保證作品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

關注微信公衆號:人間theLivings(ID:thelivings),只爲真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