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月亮是「雙胞」 同位素「鈦」岩石泄身世

月球總是用同一面繞着地球轉。(圖/翻攝自NASA官網,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月球背面有什麼?這一直都是人類最想解答的問題,因爲它以一個近乎圓形軌道繞着地球,而這兩星球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推定。科學家先前都認爲,月球是地球與一顆如火星大小的星球碰撞後所分裂出來的物質,但科學家卻從月上發現與地球相同的鈦含量,似乎更間接證明「月球是地球所生」。

自早期的天文學開始,月球的「體質」就跟太陽系裡的其他天體很不同,而它形成的理論就有三種:捕獲說、分裂說、碰撞說。一開始的分裂說無法成立的原因是,科學家發現月球缺乏鐵、鎳或是地球地幔中的成分。因此纔出現了另一個「分裂說」,科學家開始認爲月球是地球「甩」出去的物質,但月球上並非擁有地球上的水,所以可能性不大。

至於推定的第三種,大碰撞說(Giant impact hypothesis),則是地球被一顆如火星大小的忒伊亞(Theia)天體碰撞後,因爲高溫而熔解出來的碎片,這些碎片經過長時間的聚合後就形成了月球。不過,在這理論下,月球上應該各含有忒伊亞物質50%、地球物質50%,但經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發現,月球岩石卻擁有與地球相近的同位素「鈦」,未含有另一個天體的物質。

另外,若用此理論比對同爲類地行星的「金星」,它也受過類似「大碰撞」的撞擊,但卻沒形成一顆如同月球的衛星,所以月球的成因讓人猜不透。最有可能的是,地球受到猛烈撞擊,產生熔融及一股比地球還大500倍的蒸氣,纔有辦法把忒伊亞的物質逸散至太空,而這時候的不易熔融或保持固態的鈦纔有辦法又生成月球,如此一來纔有辦法解釋地、月爲「同卵雙胞胎」的可能。

只能說月球的起源至今還是無法解開,探月計劃從美國NASA手中結束後,雖然還留下許多謎底未揭開,接下來的希望則是由大陸由將在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接手探月任務,而且直接要到月球背面、南極一探究竟,期望屆時這些問題都不再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