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 學者:應納情緒管理課

專家指出,要防範惡保母,可在保母教育訓練中納入情緒管理課程,並提升保母訪視頻率、職能輔導等方式多管齊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犯嫌劉姓保母是取得證照的合格保母,卻發生嚴重虐兒致死的案件。依照現行規定,要取得保母資格,只要上課一百廿六小時等訓練,取得「托育(保母)人員技術士證」,再到各行政區的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申請「居家式服務登記證」,就成合格保母。不過,「執業」保母究竟是否心態、神智正常、不是虐兒的「反社會人格」,並不在考覈之列。

現行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醫師表示,精神醫療領域有工具可評估人格傾向,不過人格傾向與犯罪行爲,無法畫上等號,人格傾向是指一個人對於人際關係、認知、情緒、行爲的模式,即使有病態人格或反社會人格,也不一定會傷害他人出現犯罪行爲,因此,防治惡保母的重點應是如何在系統內進行約束。

「增強保母再教育,納入情緒管控、衝動控制,或對減少兒虐有所幫助。」李俊宏表示,保母工作與生活型態相關,國外曾有因保母與同居人之間存在問題,或過去曾經歷心理創傷而未好好處理,造成虐兒可能性增加,建議政府可就現行法規,在訪視頻率、保母輔導方面精進,才能避免憾事。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戴世玫表示,社安網是一張網,是「網」就會有破洞,要把所有的洞補起來,得靠全民的力量,包含生養小孩的家長也要負起責任、社區鄰居要多一點雞婆、警察巡防更深入家戶,把安全防治的概念,深入到每一個人身上,每一隻手都出一點力,纔能有效地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