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美國別喊臺晶片危險?我官員證實了!曝「臺美雙贏模式」

外媒傳臺灣官員敦促美方別誇大臺晶片供應鏈脆弱性。(示意圖/shutterstock)

經貿官員今天表示,政府確實透過管道與美方溝通,敦促別誇大臺灣晶片鏈的脆弱性,臺美合作打造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設計、臺灣製造,各據一方,而且以美國品牌銷往全球,這是最有效率且最成功的分工方式,對臺美雙方均有利。

經貿官員進一步指出,希望美方瞭解半導體供應鏈成功不是依賴臺灣,而是在臺灣協助合作下所達成的成果;反之,若過度強調政治風險,「會有一點順那些希望臺灣危險的人的意」。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因擔心中國武力犯臺的威脅,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臺海緊張、美國仰賴臺灣晶片不安全,但臺北的官員覺得美方的相關談話嚇到市場,已私下向美方反映。

熟悉內情的經貿官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政府確實透過管道與美方溝通,臺灣是全世界供應鏈重要一環,半導體供應鏈是由臺灣、美國合作砌築而成,是最有效率、最進步、最成功的分工方式,沒有所謂依賴臺灣問題,事實上臺灣也大量依賴美方,「他們設計、我們製造,聯合賣到全球」,而且是以美國品牌銷往全世界。

經貿官員強調,「這樣的合作方式,對全世界尤其是臺灣與美國最有利」。

經貿官員指出,去年8月初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中國隨即展開軍演,全世界一度擔心臺灣情勢;自從放寬邊境管制,近期許多外商總部來臺訪問談及此事時,政府均對他們詳細說明,也當面提到「你現在感受臺灣氣氛,就知道風險是過慮」。

官員表示,臺灣在區域間一直維持穩健安全步調,各種行動都非常剋制,「不是挑釁」,是個讓大家放心的角色。

此外,彭博報導內容也提到,臺灣官員尤其對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感冒,因她曾說仰賴臺灣晶片會讓美國「脆弱不堪」、「不安全」。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日前訪臺時一席臺灣晶片業這項戰略資產在共軍入侵時「前景堪慮」的話,也令臺灣官方不舒服。

對此,官員表示,可以理解美國要推動「晶片法案」(CHIPS Act),須證明有正當性,但並不覺得互斥程度這麼高,「可以把產業帶回去美國,但不影響臺灣是供應鏈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