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官誓言給西方釘上棺材釘,美方這一表態,意味着要拋棄基輔

作者:司馬南頻道 志遠

據媒體報道,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日前刊文稱,地緣政治動盪切開這個世界老問題的膿瘡,而殖民主義歷史的惡性腫瘤需要一場國際性的大手術。所以,俄羅斯已經準備好了幫世界擺脫西方主導的殖民歷史遺蹟。現如今,俄羅斯將於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起,給西方世界新殖民主義野心的棺材上“釘上最後一顆棺材釘”。

戰爭和制裁所形成的反噬,讓西方國家在經濟層面上的損失,堪比經歷過一場世界大戰。而西方挑起戰爭並給戰爭拱火的行徑,由於給世界各國的安全與穩定都帶來負面影響,從而使它們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一落千丈。中東國家“不再聽命於華盛頓”、非洲國家將法國殖民統治時代給終結…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意味着西方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正在被一步一推向棺材裡,就等着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給它們“釘上最後一顆棺材釘”了。

更重要的是,梅德韋傑夫做出上述表態的背景,就是俄軍在巴赫穆特戰場上正不斷取得戰術上的突破。近日,俄羅斯瓦格納僱傭兵集團發佈了無人機航拍的視頻顯示,目前烏軍仍在困守的巴赫穆特已經被俄聯軍團團包圍。就連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俄羅斯距離取得數月來的一次“重大勝利”已不遠了。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一年多,西方對烏軍援顯然已無法改變烏克蘭戰敗的結果。更何況,西方國家在對烏軍援方面,受制於武器庫存被掏空,以及國內反對聲浪的不斷高漲,讓各國政府在對烏軍援問題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因此對俄羅斯來說,攻克巴赫穆特有助於摧毀西方繼續對烏軍援的意志。相反,保住這座城鎮,對烏克蘭而言,則是確保西方軍援源源不斷的“砝碼”。

顯而易見,巴赫穆特的戰略意義對爭奪雙方而言已經不再重要,而獲得這座城鎮控制權的政治意義,纔是雙方都想要實現的目標。不過,對烏軍而言,繼續固守或者增兵,只會導致更多人死於俄軍炮火。即便如此,但澤連斯基卻還偏執地希望通過增兵保住這座城鎮,那是因爲他必須竭盡全力死守巴赫穆特,向西方金主證明自己還有利用價值。

其實也難怪澤連斯基會感到緊張,日前,美國五角大樓前高級顧問麥格雷戈曾斷言“俄羅斯必將贏得戰爭的勝利”,並指出“一旦烏軍戰敗,美國就會拋棄澤連斯基,像當初在越南所做的那樣”。而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會見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有美媒分析稱,兩國首腦現在感到煩惱的不是澤連斯基的命運,而是如何體面地結束這場持續一年多的戰爭。

烏克蘭無法在這場戰爭中獲勝,已經成爲西方几乎所有國家領導人的一種共識。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也曾說過,“西方的軍援,已無法幫助基輔奪回失去的四個州”。上述種種跡象表明,隨着西方民衆在對烏軍援問題上的反對聲浪,已蓋過支持的聲音,這對西方各國政府對烏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拋棄澤連斯基,似乎已成西方擺脫當前困局的一種無奈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俄軍猛攻巴赫穆特、澤連斯基也急於保住該城鎮來向其西方金主證明自己價值之際,美國又向基輔當局潑去一盆冷水。據媒體報道,美國防長奧斯汀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軍撤離巴赫穆特並不意味着“改變這場戰鬥的局面,如果烏軍重新在該城鎮以西進行部署,美方不認爲這是一場行動或戰略上的挫折”。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拜登在訪問基輔期間,除了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數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外,還鼓勵澤連斯基對俄軍發起“春季攻勢”。然而沒過幾天,奧斯汀馬上又改口說烏軍在巴赫穆特的撤退“不是戰略挫折”。這並非是美國人不忍看到更多烏克蘭人的犧牲,而是自己和北約盟友基本已經無力在支撐烏克蘭像去年8月那樣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了。

無論是最近美德兩國首腦會晤,還是之前英法德三國官員會晤,這些西方主要大國所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如何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誠然,西方爲避免新殖民主義最後一顆棺材釘被俄羅斯釘上,想辦法從戰爭泥潭中爬上來,就成了它們的一種必然選擇。而對澤連斯基而言,戰爭的結束,則意味着他在西方這場針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爭中,已失去應有的利用價值,因而被拋棄也是一種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