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參考》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趙明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五(12日)在華府會見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雙方人員舉行了閉門會議。(路透)

近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訪問美國,廣泛接觸美國政界、商界、媒體等各方面重要人士,並在美國重磅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 他的一系列密集活動展現了中國對美外交新的活躍度。 由於劉建超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次訪問也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 他所做出的相關政策宣示,對於理解下階段中美關係走向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簡稱中聯部)是負責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的職能部門,自1951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展開工作,與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等同爲黨中央直屬機構,黨的屬性頗爲突出。 在歷史上,中聯部的工作物件主要是蘇聯、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政黨,曾擔任中國駐蘇聯大使的王稼祥後來也負責過中聯部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黨的中心任務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中聯部也開始加強與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的聯繫。

由於黨際交往相較於政府間外交更具靈活性,中聯部在中國的總體外交中佔據着特殊重要地位。 目前,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關係,通過高層往來、論壇對話、工作訪問等管道,實現在總體外交佈局中「抓政黨」「抓調研」「抓人脈」等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部在對美外交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次組織中美政黨對話,邀請黨和國家重要部委的負責人,與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的資深政治人士進行戰略溝通。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等人都曾參加過這一對話。

劉建超此次訪美,是他在2024年的首次外訪,這一安排頗不尋常,以往中聯部部長的年度首訪一般是社會主義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國家。 顯然,對美外交在中國總體外交佈局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去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舉行會晤,爲中美關係的「止跌企穩」營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開闢了面向未來的「三藩市願景」。 劉建超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芬納時表示,雙方應共同努力,落實好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和成果。

此前,中美高層互動逐步轉暖,已經建立或恢復經濟工作組、金融工作組、商務問題工作組等機制,中美兩軍之間的交往也有所改善。 作爲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此訪有助於推動中美溝通進一步向戰略層面邁進,從黨的角度促進美方客觀、準確認識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應對美國對華出現的「威脅膨脹」問題,減少中美之間的「相互認知赤字」。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劉建超深入接觸美國政界、商界、智庫、媒體的資深人士,包括美前財長魯賓、蓋特納、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達利歐、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湯姆森、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 劉建超與他們交流的議題也頗爲廣泛,涉及中美經貿關係、人工智慧發展趨勢、中國的新能源政策、國際形勢風險挑戰等。

這種安排體現了中聯部開展對外工作的靈活性,由於是黨中央的職能部門之一,它向外方傳遞的有關中國內政外交的資訊具有權威性,這也是外方願與中聯部強化聯繫、加大溝通的重要原因。

劉建超此訪的一大亮點是,應邀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並與外方進行互動交流。 美國戰略界、學界、媒體等各界人士近100人現場出席,400多人線上參加。 這是一場「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的重要活動。 對外關係委員會成立於1921年,是美國最重要的智庫之一。 現任會長是邁克·弗羅曼,他曾任美國貿易代表,是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的國際貿易及投資問題首席顧問及談判代表。

在弗羅曼主持的演講和答問環節,劉建超以流利的英文,清晰闡述了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對美方提出的諸多敏感性問題也是來者不拒,這種互動是不多見的。 自信既來自於劉建超對中方政策實質的深刻把握,也源自他本人頗爲豐富的工作履歷。

他曾擔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駐菲律賓大使、駐印尼大使、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等職務,還曾出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8年3月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2022年5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他還是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第二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顯然,劉建超的工作崗位涉及中央、地方,在外交事務、紀檢監察等領域有重要履職經歷,他對中國的內政外交有着難能可貴的實踐和體驗。 劉建超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戰略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就是讓14億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或衝突,沒有侵佔別國一寸土地。 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建立者、受益者、維護者,不尋求改變現行國際秩序,更不會另起爐竈,再搞一套所謂新秩序。

作爲當今世界的超級強國,美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其他國家試圖推翻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取代美國的地位。 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應對「中國挑戰」的相關內容單列,並稱其爲美國的「全球優先事務」。 該報告稱,中國是美國面對的「最嚴重的地緣政治挑戰」,中國也是唯一一個既有意願也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 美國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既是覆蓋全球範圍的,也是包含經濟、技術、安全、國際機制等方面的「全領域競爭」。 拜登政府強調,未來10年是美國與中國進行較量的「決定性十年」,美國對華戰略的總目標就是「競而勝之」(out-compete)。

顯然,劉建超的表態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助於釐清美國對中國戰略意圖的誤解和誤判。 劉建超用簡明的話語,將「中國想要什麼」講得很清楚。 他強調,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最高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戰略引領,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是實踐平臺。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將始終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未來。

想不到! 今天最火爆的新聞居然是......

打開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鳳凰大參考

01/12 18:25鳳凰網國際原創深度欄目 來自北京市

38萬閱讀

鳳凰大參考資訊量很大! 中聯部部長訪美,談了哪些重磅話題?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核心提要

1. 以往中聯部部長的年度首訪一般前往社會主義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國家,因此劉建超部長2024年首訪選擇美國頗爲不尋常。 劉建超此行深入接觸美國政界、商界、智庫、媒體資深人士,就經貿、AI、新能源、國際風險挑戰等話題進行了溝通,體現了中聯部開展對外工作的靈活性、權威性。

2. 劉建超此訪一大亮點是在美國頂級智庫——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 他用流利英文清晰闡述了中國的國際秩序觀、高質量發展理念,對「中國挑戰國際秩序論」、「中國崛起到頂論」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迴應,有助於釐清美國對中國戰略意圖的誤解和誤判。

3. 劉建超此次訪美恰逢臺灣地區選舉前夕,臺海局勢相對複雜。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部長期與涉臺事務也有一定聯繫。 在公開演講之外,劉建超還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重點談及臺灣問題。 在隨後的電話簡報會上,白宮方面也重申美國不支援「臺獨」。。 白宮在臺灣地區選舉前夕如此喊話,並不常見。

作者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趙明昊

編輯侯逸超 劉錦恩

近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訪問美國,廣泛接觸美國政界、商界、媒體等各方面重要人士,並在美國重磅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 他的一系列密集活動展現了中國對美外交新的活躍度。 由於劉建超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次訪問也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 他所做出的相關政策宣示,對於理解下階段中美關係走向具有重要意義。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中聯部:「黨的外交部」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簡稱中聯部)是負責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的職能部門,自1951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展開工作,與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等同爲黨中央直屬機構,黨的屬性頗爲突出。 在歷史上,中聯部的工作物件主要是蘇聯、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政黨,曾擔任中國駐蘇聯大使的王稼祥後來也負責過中聯部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黨的中心任務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中聯部也開始加強與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的聯繫。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由於黨際交往相較於政府間外交更具靈活性,中聯部在中國的總體外交中佔據着特殊重要地位。 目前,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關係,通過高層往來、論壇對話、工作訪問等管道,實現在總體外交佈局中「抓政黨」「抓調研」「抓人脈」等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部在對美外交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次組織中美政黨對話,邀請黨和國家重要部委的負責人,與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的資深政治人士進行戰略溝通。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等人都曾參加過這一對話。

▎2023年5月23日,第十三屆中美政黨對話以視頻方式舉行。 雙方圍繞「中美相互認知與互利合作」的主題進行深入、建設性交流。

▎2023年5月23日,第十三屆中美政黨對話以視頻方式舉行。 雙方圍繞「中美相互認知與互利合作」的主題進行深入、建設性交流。

劉建超此次訪美,是他在2024年的首次外訪,這一安排頗不尋常,以往中聯部部長的年度首訪一般是社會主義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國家。 顯然,對美外交在中國總體外交佈局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去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舉行會晤,爲中美關係的「止跌企穩」營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開闢了面向未來的「三藩市願景」。 劉建超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芬納時表示,雙方應共同努力,落實好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和成果。

此前,中美高層互動逐步轉暖,已經建立或恢復經濟工作組、金融工作組、商務問題工作組等機制,中美兩軍之間的交往也有所改善。 作爲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此訪有助於推動中美溝通進一步向戰略層面邁進,從黨的角度促進美方客觀、準確認識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應對美國對華出現的「威脅膨脹」問題,減少中美之間的「相互認知赤字」。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劉建超深入接觸美國政界、商界、智庫、媒體的資深人士,包括美前財長魯賓、蓋特納、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達利歐、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湯姆森、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 劉建超與他們交流的議題也頗爲廣泛,涉及中美經貿關係、人工智慧發展趨勢、中國的新能源政策、國際形勢風險挑戰等。

這種安排體現了中聯部開展對外工作的靈活性,由於是黨中央的職能部門之一,它向外方傳遞的有關中國內政外交的資訊具有權威性,這也是外方願與中聯部強化聯繫、加大溝通的重要原因。

打破常規,劉建超開年訪美釋放哪些信號?

闡釋中國的戰略目標

劉建超此訪的一大亮點是,應邀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並與外方進行互動交流。 美國戰略界、學界、媒體等各界人士近100人現場出席,400多人線上參加。 這是一場「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的重要活動。 對外關係委員會成立於1921年,是美國最重要的智庫之一。 現任會長是邁克·弗羅曼,他曾任美國貿易代表,是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的國際貿易及投資問題首席顧問及談判代表。

▎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紐約同美前政要、金融、工商界人士就中美關係等座談。 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達利歐,美前財長魯賓、蓋特納,美國務院前副國務卿霍馬茨,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等參加。

▎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紐約同美前政要、金融、工商界人士就中美關係等座談。 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達利歐,美前財長魯賓、蓋特納,美國務院前副國務卿霍馬茨,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等參加。

在弗羅曼主持的演講和答問環節,劉建超以流利的英文,清晰闡述了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對美方提出的諸多敏感性問題也是來者不拒,這種互動是不多見的。 自信既來自於劉建超對中方政策實質的深刻把握,也源自他本人頗爲豐富的工作履歷。

他曾擔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駐菲律賓大使、駐印尼大使、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等職務,還曾出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8年3月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2022年5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他還是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第二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當地時間1月9日,劉建超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

▎當地時間1月9日,劉建超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

顯然,劉建超的工作崗位涉及中央、地方,在外交事務、紀檢監察等領域有重要履職經歷,他對中國的內政外交有着難能可貴的實踐和體驗。 劉建超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戰略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就是讓14億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或衝突,沒有侵佔別國一寸土地。 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建立者、受益者、維護者,不尋求改變現行國際秩序,更不會另起爐竈,再搞一套所謂新秩序。

▎圖爲劉建超在與主持人和觀衆互動。

▎圖爲劉建超在與主持人和觀衆互動。

作爲當今世界的超級強國,美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其他國家試圖推翻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取代美國的地位。 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應對「中國挑戰」的相關內容單列,並稱其爲美國的「全球優先事務」。 該報告稱,中國是美國面對的「最嚴重的地緣政治挑戰」,中國也是唯一一個既有意願也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 美國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既是覆蓋全球範圍的,也是包含經濟、技術、安全、國際機制等方面的「全領域競爭」。 拜登政府強調,未來10年是美國與中國進行較量的「決定性十年」,美國對華戰略的總目標就是「競而勝之」(out-compete)。

顯然,劉建超的表態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助於釐清美國對中國戰略意圖的誤解和誤判。 劉建超用簡明的話語,將「中國想要什麼」講得很清楚。 他強調,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最高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戰略引領,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是實踐平臺。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將始終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未來。

▎ 當地時間1月9日,劉建超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中國同聯合國合作、全球文明倡議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看法。

▎ 當地時間1月9日,劉建超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中國同聯合國合作、全球文明倡議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看法。

在劉建超的演講和與美方人士的互動中,他還着重闡述了新時代中國致力於什麼樣的發展、如何推動發展這一問題。 劉建超表示,新時代中國致力於高質量發展,致力於高水平開放的發展,致力於穩中求進的發展,致力於綠色發展。 中國經濟基本面將長期向好。 中國將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等關係,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特別是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應看到,美國國內高度關注中國的發展前景問題。 一些美國戰略界人士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面塑造中美競爭議題。 比如,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等人認爲,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鉤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爲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從而構成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peak power trap)。

「中國崛起到頂論」受到不少質疑,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S. Nye)就認爲,低估中國與高估中國一樣危險,貶低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和未來抱負會讓美國喪失自身的長期優勢。 即便如此,「中國崛起到頂論」仍然會對外界在中國發展前景問題上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給中國穩定外貿和外資、拓展國際科技合作乃至維護外交關係帶來不可忽視的壓力。 鑑於此,劉建超面向美國各界重要人士闡述中國的發展觀、經濟前景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助於更好地應對中美之間的發展預期之爭。

今年是中美建立外交關係45週年。 當年,中美從敵對走向緩和的重要條件之一,即是雙方找到了處理臺灣問題的「權宜之計」(modus vivendi)。 然而,隨着近年來美國推行鍼對中國的「大國競爭」,美方採取「以臺製華」策略,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攪動變得越發突出。 大陸與臺灣地區的「小兩岸」、中國與美國的「大兩岸」兩者間的互動正在進入更爲複雜敏感的新階段,臺灣問題之於各方的嚴峻性顯著上升。

劉建超此次訪美,恰逢總統選舉前夕,中美如何應對好此次選舉給兩國關係帶來的衝擊波,備受各界關注。 美國政策界人士擔憂,1月臺灣地區選舉或引發中美之間的新一輪衝突。

無疑,美國奉行的所謂「一箇中國」政策與「一箇中國」原則之間存在明顯差距,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將美國國會制定的《與臺灣關係法》放在第一位,其後纔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方還把當年雷根政府對臺灣當局做出的所謂「六項保證」也塞入「一箇中國」政策。 從行動上看,美國在臺海方向的軍事威懾持續增強,其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加大幹涉臺海事務的趨勢也增大了中美處理臺灣問題的複雜性。

在劉建超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芬納的會見中,臺灣問題是重要議題之一。 在對外關係委員會回答美國聽衆有關提問時,劉建超表示,「對於中國而言,臺灣問題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能逾越的紅線。 我們認真看待美方不支援臺灣獨立的表態,我們希望美方能信守承諾。 「他強調,祖國統一一直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夢想。 這是中國政府堅定、清楚、強勁的政策,是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 他表示,只要堅持一箇中國的共識,大陸與臺灣有關派別可以進行溝通和對話。 「我們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我們希望兩岸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溝通」。

中聯部雖然主要負責黨際外交工作,但它與涉臺事務也有一定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現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的宋濤,曾任中聯部部長。 此前擔任過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這一職務的劉結一、張志軍,也都有在中聯部工作的經歷。

值得玩味的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月10日圍繞臺灣地區選舉議題舉行電話簡報會。 白宮不具名高官重申,美國堅持其長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援「臺獨」,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支援兩岸對話。 美國官方在臺灣地區選舉前喊話,這一操作並不常見。 這體現出白宮對此次選舉或會引發不測的擔憂。

作爲候選人的賴清德的「臺獨」立場在美國國內也受到關注,美國前負責涉臺事務的高級官員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重要智庫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前國務院顧問白潔曦(Jessica Weiss)聯合撰文,呼籲賴清德如果當選,應考慮凍結2014年提出的「臺獨黨綱」,在不支援「臺獨」 方面美國也應給予中國大陸更多的「再保證」。 劉建超於1月8日在紐約出席中美1.5軌對話框架下專題座談,白潔曦參加了這一活動。

前文提及的戰略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於近日發佈分析文章,將賴清德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描述爲美國「危險的朋友」,就美國捲入因民進黨盲動而引發的臺海衝突發出警告。

(作者爲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來源:鳳凰網《鳳凰大參考》,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