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 逾7成患者不自知

乾癬若疏於注意,有風險合併關節炎,患者可循「336防禦法則」檢視自身是否有前兆。(臺灣諾華協助提供)

許多人認爲乾癬只是皮膚病,卻不知道乾癬的病情可大可小,若疏於注意,有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導致關節扭曲變形,呼籲乾癬患者及早發現關節炎徵兆,把握黃金治療期。

雙和醫院皮膚科李婉若主任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發生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全身性的皮膚與關節病變,臨牀表現種類多樣,包括遠端指關節病變、中軸關節病變,除了四肢關節腫痛,也常見腰痠背痛症狀。根據研究統計,約有30%乾癬病患會合並關節炎症狀,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

李婉若主任指出,及早發現與治療有助於延緩不可逆的關節傷害,應於症狀出現的6個月內進行治療,避免指骨吸收等嚴重關節變形。然而,患者對乾癬性關節炎的病識感普遍不高,常將症狀誤以爲是運動傷害,或是勞動導致的痠痛,臨牀統計有超過7成的患者延遲診斷,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

李婉若主任建議,患者可依循「336癬關防禦法則」檢視自身是否有關節炎前兆,乾癬患者若在頭皮、指甲、皮膚皺褶處發生「3部位皮膚異常」,關節出現「僵、腫、痛 3大警訊」時,應立即就醫治療,有助於預防及延緩不可逆的關節損傷。

乾癬性關節炎現行有許多治療選擇,醫師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度,開立適合的藥物,在早期會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免疫調節藥等。

現行生物製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可分爲IL-17抑制劑、IL-12/23抑制劑、IL-23抑制劑、TNF-α抑制劑四大類別,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竈,亦可延緩關節損傷,建議患者就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以上衛教資料由臺灣諾華協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