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臺灣需要什麼樣的晶片法案

工商社論》

〈產業創新條例〉(以下簡稱產創條例)10條之2,針對戰略性產業研發投資給予最高25%的抵減金額。同時,設備也給予10%以內的投資抵減稅額。由於抵減優惠金額相當優渥,又被稱爲臺版的晶片法案。究竟該不該給予目前競爭力最強的半導體產業,社會上有不同的反應。不過恰巧的是,最強的產業也是產業關聯效果、外部性最大的行業。半導體除了本身上游的IC設計、中游的晶圓代工、DRAM產業,還有下游的封裝測試、光罩、設備等產業,族羣龐大之外,半導體的應用也擴及電子資訊業、汽車電子、航太、醫療、精密機械等產業。

如就半導體產業的經濟效益而言,更是令人咋舌。半導體產業佔臺灣GDP的2成,出口佔臺灣總出口的35%左右,貿易順差近740億美元,更超過臺灣整體貿易總順差的648億美元。此外,半導體族羣在臺灣股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光是臺積電就佔臺灣股市市值近3成。因此,我們常說半導體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矽盾產業,一旦半導體出了差錯,則臺灣可能出現地動山搖的局面。而此一臺灣的戰略性產業目前正面臨地緣政治的威脅,以及各國相關晶片法案補助的強大威脅,甚至出現「去臺化」的壓力。

一個出口、投資、貿易順差、資本市場地位如此重要的產業,一旦遭受巨大的威脅,而其他傳統產業、服務業在短期內又頂不上來,萬一面臨傾頹現象,將是臺灣經濟不可承受之重。韓國目前的困境就是一個很寶貴的教訓。在升息、解封之際,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需求下滑,對韓國的DRAM、快閃記憶體產業帶來衝擊,韓國的半導體也因而對中國出現逆差,進而導致韓國整體經濟出現貿易逆差,以至於韓國經濟動盪、韓元大幅貶值。在替代性產業出現之前,鞏固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恐怕也是不得不然之舉。

不過,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確實產生了不少問題:第一,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和各國加強產業的自主發展,紛紛要求臺灣半導體產業前往設廠,引發產業、人才空洞化的疑慮;第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一枝獨秀,也對其他傳統產業、服務業帶來資源上的排擠效果,形成產業M型化的現象;第三,半導體產業的應用仍有擴大的空間,除了電子資訊業,也可以擴大應用至汽車電子化、矽光子、感測等領域。

面對上述的顧慮,我們認爲臺版晶片法案提供半導體、5G、AI的租稅優惠應該是短期應急之舉、政府在顧及半導體全球競爭力的同時,更要全盤考量我國長期的產業政策,因此合理的臺版晶片法案應該涵蓋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應有租稅優惠的落日條款:針對半導體、AI、5G等領域給予租稅優惠的「領域別」投資抵減,現階段或有其必要性,但必須有落日條款,纔不會陷入長期補助的困境。

第二,跨部會的支援:例如針對缺水、缺電、缺人才、缺土地、缺資金等五缺的協助。外交部在國際廣宣上的支援,避免各國對臺灣半導體的不利發言。再者,政府要善用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場合,爲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廠商發聲、爭取談判籌碼。

第三,放眼未來,考慮成立大基金:目前國發基金個別計劃的投資金額少,而且不做領導性投資人,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功能有限。因此,未來結合各部會的資源成立主權基金、類主權基金的大基金有其必要性。此一基金的用途,可以用在引進國外的上游半導體原材料及下游的設備,以避免產業的斷鏈,加強產業的縱深,以及構築其他國家競爭的進入障礙。其次,投資強化半導體競爭力的相關基礎建設,包括人才的延攬、勞動力的補足、淨零排放、數位轉型的協助等,投入第三代、第四代半導體的投資,強化半導體在汽車電子化、風力發電、新能源、矽光子、光感測等領域的應用,如此一來,就不怕產業、人才空洞化。

最後,更值得加強的是,半導體產業和其他領域鏈結應用,例如半導體應用於精密機械的智慧製造、應用於醫療器材的達文西手臂、應用於無人機施肥晶片等農業應用,以及其他服務業的相關結合應用等。如此,促使臺灣的產業發展更多元化、更紮實,進而加速臺灣整體產業的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