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4延伸工程搶救史前遺址 新石器時代文物出土

考古團隊豐原1號隧道西行線洞口搶救遺址文物。(王文吉攝)

考古人員工具小心翼翼挖除表土,搶救石器時代遺物。(王文吉攝)

考古團隊發現營埔文化石器,包括石錘、錛鑿形器網墜等,距今約2500至3500年。(王文吉攝)

考古人員搶救出營埔文化玉器,發現罕見的臺灣軟玉材質人形意象飾品。(王文吉攝)

考古團隊進行第二階段搶救,再發掘牛罵頭文化的陶器石斧玉環等遺物。(王文吉攝)

考古團隊展現「樸口文化遺址」搶救成果,出土文物橫跨營埔文化、牛罵頭文化2個不同時期文化層。(王文吉攝)

公局第二興建工程副處長高端指出,樸口文化遺址位於豐原1號隧道工區。(王文吉攝)

1號隧道西口發現「樸口文化遺址」,工程單位調整施工順序,與考土團隊合作搶救史前文物。(王文吉攝)

考古團隊重現堆石遺蹟間隔,疑似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營埔文化的工坊遺蹟。(王文吉攝)

爲串連大臺環狀快速路網國道4號臺中環線正進行豐原、潭子段工程,日前施工人員在1號隧道西口發現「樸口文化遺址」,在考古人員建議下,緊急停工進行分區挖掘。歷經1年多搶救,發現不少柱洞灰坑與堆石遺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營埔文化,降挖過程又發現牛罵頭文化層,距今3500至4500年左右。

樸口文化遺址位於豐原1號隧道工區,去年9月施工期間因發現遺址而停工,辦理緊急搶救,由考古學者顏廷伃帶領團隊分區發掘,工程單位則調整施工順序,儘量降低考古發掘對工程的影響。歷經1年多搶救,高公局27日舉辦記者會,展示初步挖掘成果,出土遺物包括陶器、釜鋤形器、錛鑿形器、石刀、網墬等石器,另有臺灣軟玉材質的人形意象飾品。

顏廷伃簡報指出,西行線隧道洞口區於地表下3公尺發現營埔文化層,遺址內以土石凹溝現象最爲引人注目,以堆石遺蹟間隔疑似工坊的遺蹟。出土遺物主要包括灰黑色與少數紅色陶器,及斧鋤形器、錛鑿形器、石刀、網墜、玉器飾品等,屬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典型之營埔文化,距今約2500至3500年。

顏廷伃說,西行線第一階段搶救完成復工後,再次進行降挖過程時,考古監看人員發現於地表下至少7公尺埋藏更早期的文化層,進行第二階段搶救工作,再發掘包括紅色繩紋陶、斧鋤形器、錛鑿形器、石刀、玉環等遺物,判斷屬臺灣中部新石器時代中期之牛罵頭文化層,年代距今3500至4500年左右。

高公局第二興建工程處副處長卓高端表示,豐原1號隧道發現史前文化層,目前已有重大成果,後續東行線搶救發掘作業,會密切與考古團隊協調合作,依目前現場推估,考古搶救發掘作業將持續民國108年8月,隧道洞口東行線降挖作業將於搶救完成後接續施工,原訂民國110年6月通車,推估將增加1年半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