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審議通過農業部治山防災計畫 總經費144億元

國發會今(25)日召開第116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之農業部「整體性治山防災計劃114至117年度(第五期)」,計劃總經費爲144億元,全案將陳報行政院覈定。

本計劃結合藏水、保土、韌性及永續等四個面向,建構軟體防災及硬體減災雙重防線的六大策略26項措施,達成保育臺灣山坡地水土資源及減免災害的目標。

國發會表示,臺灣山坡地總面積爲267.7萬公頃,佔總面積之74%,復以地形陡峻,河流坡度大,巖性鬆脆,高度風化之地質脆弱,造成表土沖蝕嚴重,溪流含砂量大,淤積快速,造成山區坡地災害發生頻繁。農業部執行「整體性治山防災計劃-110至113年度(第四期)」,除持續提升地方政府防災能量,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力外,完成後可保護土地面積約32萬公頃,可控制土砂量約爲2,455萬立方公尺,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約19,000件次,達到妥善經營與管理各種不同功能山坡地,並調節集水區產砂量與涵養水源能力,促進國土資源永續利用發展等目標,在歷次颱風豪雨期間有效降低災害損失及民衆傷亡,整體治山防災成果顯著。

國發會強調,農業部提報「整體性治山防災計劃114至117年度(第五期)」,計劃總經費爲144億元,該計劃採取軟體防災及硬體減災的雙防線思維,並提出六大策略26項措施,其中軟體防災策略包括土石流自主防災與監測、集水區調適規劃與淨零策略推動、山坡地監督與管理、韌性坡地及區域性水土資源保育、資料整合加值與分析等五項,硬體減災策略則是治山防災。

國發會指出,該計劃爲落實農業部門2040淨零排放政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已訂定水土保持工程減碳路徑及減碳參考指引,以2020年及2021年的平均碳排當基準年,2023年起減碳5%,至2040年達到減碳50%的目標。另集水區調適策略也會導入以自然爲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改變過去集水區的治理較偏重於解決單一的土砂災害課題,該計劃將會考量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等七大社會挑戰,以恢復健康的集水區爲願景,邁向人與自然共好的未來。同時該計劃也會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持續強化農村水保署建置的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落實生態檢核的資訊公開及民衆參與。

國發會進一步表示,農業部將持續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辦理水庫集水區治理及山坡地土砂災害防治、加強山坡地監督管理、推動土石流社區自主防災、建構社區安全的山坡地防災體系,並強化水土保持及土砂災害防治宣導,使人民免於山坡地土石流災害之威脅與恐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