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氫能再衝IPO,赴港棄A是“出路”嗎?

折戟A股一年多後,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富氫能”)開始衝刺港股IPO。據港交所消息,國富氫能於3月20日正式遞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請,海通國際、中信證券爲其聯席保薦人。

對於“燒錢鋪路”的氫能企業來說,“上市”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話題。2020年8月,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39.SH / 02402.HK,下稱“億華通”)登上科創板,開啓了氫能產業市場投資熱的序章,不少氫能公司紛紛謀求上市。近幾年來,上交所受理了重塑股份、國富氫能、治臻股份、捷氫科技等多家公司的上市申請。

不過,氫能行業當前仍處於發展初期,營收不穩定、政策依賴度高、壞賬風險、技術發展不足以及盈利前景不明朗,成爲企業上市募資的藩籬。2021年下半年以來,三家頭部氫能公司終止科創板IPO,給行業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如何打破增收不增利、衝刺IPO後勁不足的魔咒,如何熬過漫漫“燒錢季”、迎來氫能產業的“春天”,是行業從業者們苦苦探究的問題。

五年連續虧損

國富氫能是氫能裝備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於2016年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成立,主營氫能的“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核心裝備的研發和製造。

公司目前主要產品包括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相關產品、加氫站設備及相關產品、氫氣液化及液氫儲運設備、水電解制氫設備及相關產品。其中,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和加氫站設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貢獻了其總收入超八成份額。申報材料顯示,國富氫能一直保持國內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的最大市場佔有率,並連續五年擁有國內加氫站設備的最大市佔率。

不過,公司的業績表現卻與業務截然不同。招股書顯示,國富氫能近五年來增收不增利,且虧損呈擴大趨勢。2019年至202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由1.76億元增至5.22億元,但同期對應的虧損額卻由0.18億元擴大至0.75億元。

國富氫能解釋稱,導致虧損有多重原因,部分包括產品需求不足、政府對氫能產業及氫能核心裝備產業的政策變動、市場競爭加劇、未能及時控制銷售成本、不能及時收回未償還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或完全無法收回等。該公司在風險因素中也強調,淨虧損情況未來或將持續,同時無法保證日後從業務運營獲得充足收入、自經營活動產生利潤或現金淨流入。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國富氫能2023年的虧損額較上年收窄了0.21億元;同期,公司營業收入首度突破5億元。國富氫能表示,自2023年開始,公司的氫氣液化設備、液氫儲運設備及水電解制氫設備及相關產品實現商業化,總收入中近19%份額貢獻自相關產品。

結合往年業績可以看出,受政府獎賞和激勵以及客戶需求的季節性波動影響,國富氫能的核心產品收益季節性波動較大,這也拖累了其經營業績。國富氫能指出,其將業務拓展至氫能產業價值鏈中上游環節,並於2023年將若干新產品商業化,將減輕季節性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此次並不是國富氫能首次衝擊IPO。早在2022年6月,國富氫能科創板IPO即獲上交所受理。但同年9月,該公司因申請材料中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補充提交,而被中止發行上市審覈;11月,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止步科創板。

爲何偏愛港股

“部分氫能公司長期虧損,科技含量不一而足,在包容性更強的港股上市,能夠更快滿足融資需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補充道,“倘若將來能夠切實達標,也可兩地上市,重返滬市。”

國富氫能的IPO之路實則是行業的縮影,也反映出產業當前的困境。

由於基礎較好,燃料電池在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中先行一步。2020年9月,財政部等五部門發起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行動。隨着財政補貼和政府採購持續釋放市場需求,大量投資機構入局。2023年,國內氫能領域投融資額達到88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集中在燃料電池製備這一中游領域。

不過,受過度依賴財政補貼、市場需求尚未爆發以及綠氫供應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國內氫燃料電池企業經營情況並不樂觀,龍頭企業長期虧損,回款時間較長,壞賬計提增加。對於資金投入週期遠長於回報的氫能企業而言,怎樣融到更多的錢,解決產業早期發展資金問題,成爲企業的“生死線”。

2020年8月,億華通成功登陸科創板,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後,上交所受理了來自重塑能源、國富氫能、治臻股份、捷氫科技等多家氫燃料電池企業的上市申請。然而,其中多家公司因盈利前景、技術路徑等原因止步科創板IPO。

另外,科創板過長的審覈時間,對於燒錢鋪路的氫能企業也不友好。其中,捷氫科技曾因材料過期,兩度中止審覈,目前IPO仍在推進中;億華通也花費1年時間才成功過會。對比科創板成立以來,從受理到上會平均168天的數據,可以看出氫能企業IPO審批通過似乎並不容易。

“當前國內科創板上市不太容易,很多企業排隊都上不去。”一名風險投資機構副總裁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這或是氫能企業轉向上市條件更爲寬鬆的港交所的原因。

2024年以來,氫能板塊呈回暖跡象。2月29日,重塑能源赴港IPO,公司融資計劃主要用於氫燃料電池系統、氫能裝備的研發和擴產以及海外市場業務拓展等方面。此前,港股已有兩家氫能概念股成功上市,分別是“AH”兩地上市的億華通和2023年底登陸港股的國鴻氫能(09663.HK)。

然而,港股對氫能企業的接受度似乎較爲有限,已上市的兩家企業當前股價均處於破發狀態。截至3月22日收盤,億華通股價報33.7港元/股,較發行價近乎“腰斬”。

“上市的話,證監會還是會按照條條框框來審覈的。”前述風險投資機構副總裁坦言,“政策利好對產業和資本的影響是兩回事”。

對於燃料電池企業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一名新能源投資人直言,主要是氫能行業仍處於產業初期階段,“產業鏈都還沒發展起來呢”。

近來,多家公司通過全產業鏈規模化佈局來破解產業發展難題。上述新能源投資人透露,2023年開始,制氫端起量很快,發展節奏遠超燃料電池。“新出的燃料電池項目已經很難拿到風險投資(VC)了,但核心材料的機會可能纔剛開始。”

根據國富氫能此次申報材料,公司IPO融資將用於擴大產能,包括在張家港工廠三期增加電解水制氫設備產能至500套、III型儲氫瓶產能至6萬個,在上海市青浦區增加新IV型車載高壓儲氫瓶產能至5萬個等。目前,公司具體的融資數額和分配比例尚未公開。

億華通常務副總經理於民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公司計劃往上游制氫業務拓展,一來可以解決當前氫燃料電池交通領域的用氫需求,二來爲將來全面氫能經濟做準備,如氫化工、氫冶金等。他解釋道,“綠氫的供應和成本,也是規模化推廣燃料電池車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