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轉型加速 學界:我應深思減化石燃料

環保人士十三日在杜拜聯合國氣候峰會場邊示威,要求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美聯社)

COP28氣候峰會達成「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決議,對臺灣有何衝擊?學界一致認爲,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勢必加速,這也是一場國家體質的競賽,但臺灣的能源價格長期未能反映市場價格,未來在國際上勢必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不生產一滴油的臺灣,應該深思如何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臺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說,COP28氣候峰會產生改變臺灣未來減碳、減污染的三個重要文件,包括COP28締約國的「全球盤點決議(即阿聯酋共識)」、歐盟主導的 「全球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諾」及美國主導的「核能三倍宣言」,用這三份文件檢視我國淨零政策,發現臺灣政策設定的減碳目標太低、減碳時程太長、減碳速度太慢、減碳手段不夠多元、減碳沒有優先順序等問題。

臺灣化石燃料發電比率高達八成,且電價低廉,臺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臺灣過去以高碳、低價的生產體系成爲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內部則因爭執核能浪費了廿年,導致綠色科技落後日韓等佈局甚久的國家,COP28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多項決議,驅動臺灣必須快速前進。

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說,全球能源轉型已進入關鍵時刻,決議文提及各國「逐漸減少燃煤發電」的承諾值得臺灣關注,尤其臺灣能源價格長期偏低,未能反映市場價格,將來在國際上的競爭考驗會更嚴峻。

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認爲,能源「轉型」用詞力道不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預期COP29還會有爭論。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李河清表示,應由工業國家率先減用化石燃料,併爲全球調適資金、技術做出貢獻。

臺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說,這次決議宣告要開始終結化石燃料,臺灣作爲全球重要產業供應鏈角色,政府勢必要加入各國能源體質改造的競賽。

環境部:政策會納民生考量

【記者胡瑞玲/臺北報導】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昨說,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二○五○淨零很關鍵的指標,未來政策規畫會將民生衝擊納入考量,能源政策將與國際同步,朝再生能源增加三倍的方向前進。

施文真說,臺灣化石燃料高度依賴進口,但有安全疑慮,因此也傾向落實再生能源增加三倍。至於目前仍用一定比例的化石燃料發電,未來可透過碳捕捉技術達到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