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哀臺灣的教育已成無良事業(譚再利)

中州科技大學的烏干達學生遭指被迫超時工作,淪血汗奴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呼籲教育部嚴格盤查。(全教總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據網路媒體《報導者》日前指出,位於彰化縣的中州科技大學前往非洲烏干達招生時畫了大餅,拋出各種承諾,包括:來臺之前不需要學習中文,課程會以英文授課;學校會給予獎學金,幫助學生分擔學費壓力;學校還會幫忙媒合學生就近到與課程相符的公司實習,賺取生活費。

上述招生宣傳內容,對於非洲窮困國家學子頗具吸引力。但實際上,多數時間卻變成在工廠裡打工,校方的多數承諾皆未兌現,讓外籍學生淪爲超時工作的黑工。甚至有烏干達學生每月在眼鏡工廠的工時長達190小時,比法定工時多出兩到三倍。中州科大已成爲名符其實的「詐騙集團」,真不知主事者的良心何在?

此外,上述媒體的另一現場採訪報導,指出爲了配合蔡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在2020年就有5.9萬名學生來自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越南、印尼兩國的學生,更大幅成長。這些學生有許多人進入了技職體系科技大學所開設的「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位於新北市的黎明技術學院,也有50名來自越南的學生,被送進桃園一家食品廠,一週工作5天,只有2天在校上課。

上述情況相信並非個案,讓人聽來真是怵目驚心和難以置信,讓臺灣的某些大專院校實與詐騙集團無異,也讓投入大學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深感汗顏,無地自容。然而,臺灣的大學教育竟然會墮落到這種地步,簡單地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大主因。

首先就是1990年代以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尤其是李遠哲在1994年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提出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指出,臺灣應增加大學招生容量、廣設高中及推動多元入學等方式,紓解升學壓力。於是在各縣市政府均要求能設立大專要求下,原來是五專學制的學校,均逐一改製爲科技大學。因此後來竟使臺灣的大專院校超過200所。

各大專院爲了學生人數的基本需求,乃紛紛降格以求廣招學生。此一情況使大學教育沒有品質可言,只要能招收進校註冊,可以繳交學費或能申請學貸的「都是寶」,從此便註定了臺灣高等教育的失敗。最好笑的是在2007年教改後的大學教育再度受到批評,在要求李遠哲道歉時,李表示將不再道歉,反而說:「計程車司機念大學,也沒有什麼不好!」

原先各大專院校的計劃是,學校招生不足,招收大陸學生將是一最佳的彌補方案。的確,早年在兩岸關係平穩發展、和睦相處的年代,各大專院校都可以看到來自大陸的學生。筆者對大陸學生的印象是彬彬有禮、勤奮好學與成績優異;他們的學習態度足絕對可以作爲臺灣學生的表率。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在「反中仇中」的教育及宣傳情況之下,在臺灣就讀大學的大陸學生已逐年大幅銳減。根據教育部與陸委會的統計數字,我國從100學年開放陸生來臺後,第1年僅招收1萬2155人,之後逐年成長,至105學年度時達到最高點的4萬1975人歷史新高,並使陸生曾經好幾年都是我國境外生最大來源。不過隨着兩岸關係緊張,至109學年度陸生竟僅剩下6033人。

民進黨的仇中教育,看在大陸政府及人民眼裡,自然對臺灣的看法逐年變差,甚至產生怨恨,同時也讓學生家長心生反感及畏懼。其中一例是2017年8月初,福建教育部門曾向各高中下達指令,要求各班班主任「負責當面並逐一告知被臺灣高校錄取的學生一句話:『當前兩岸形勢嚴峻、複雜且敏感,希望你前往臺灣高校就讀重新慎重考慮』」。

大陸來臺學生大幅減少,加上臺灣各大專院校的大一新生人數正逐年銳減,使後段班的私立大專院校自然感受到生存壓力,甚至早已出現越來越多私校大學倒閉。據教育部統計,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111學年度將進入「黃金交叉」,亦即大學一年級學生數將超越高中畢業生,換言之,每名高中生都有學校可以念,將進入「全入學時代」。

針對招收外籍學生淪爲奴工的亂象,其實教育部早已重申,自民國108年起就要求學校須制訂外國學生招生須知,明確告知擬來臺就學學生的權利義務,包括應繳學雜費、是否提供獎助學金及領取條件、在臺工作的法規等;爲維護學生在臺就學權益,學校應善盡外國學生學習及生活輔導責任。

教育部於今年1月29日公佈的「109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統計」,109年秋季在籍境外生總人數爲9萬8247人,上一學年度則爲13萬417人。外籍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不知是否因部分大專院校「虐待」外籍學生有關,但前述不堪入耳大學教育「醜聞」終將「聲名遠播」;某些大專院校「殺雞取卵」的愚蠢惡行,已經使「教育是良心事業」這句話蕩然無存。

兩岸關係的持續惡化,不僅有引來戰爭的風險,臺灣各大專院校希望能招收大陸學生的計劃已經失敗;退而求其次的「新南向政策」之一的「產學合作國際專班」,雖然招收了許多的越南與印尼學生,但一些不肖但又爲求生存的學校,被迫只能掛羊頭賣狗肉的經營。民進黨政府的教育當局諸公,希望你們能睜大眼睛,徹底調查並杜絕此一亂象。

(作者爲大學英文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