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以、巴一邊一國爲何達不成?(張良任)

以色列防長:加薩戰爭已進入「新階段」。圖爲以色列軍隊持續轟炸加薩走廊。(圖/美聯)

10月7日迦薩地區的哈馬斯好戰分子向以色列發起攻擊,已超過3周,時間超過50年前贖罪日大戰的19天,迄今還看不見停火的跡象。

近日來,世界各國領袖對於這場區域性的軍事衝突會否演變爲地區性的大規模戰爭憂心忡忡,紛紛對未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表達看法,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政府首腦都表示,推動以、巴「一邊一國」是根本之道,連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做出這樣的呼籲。

其實,早在1947年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案已經做成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爲主的以色列國及一個巴勒斯坦國,但連年的軍事及地區動亂使得巴勒斯坦人建國的目標迄今仍未能達成,雖然在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已正式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

1993至1995年《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之一、之二,爲巴勒斯坦國的建立提供了一個和平路線圖,當時兩國論之說甚囂塵上,但最後不了了之;不過路線圖中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爲A、B、C三區管轄的方式迄今仍然有效。

很諷刺的是,在這次以色列與迦薩戰爭前,根據美國知名的Pew研究中心的調查,在巴勒斯坦或以色列贊成「一邊一國」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而根據巴勒斯坦政策研究與調查中心(Palestinian Center for Policy and Survey Research)今年9月的報告,67%巴勒斯坦人反對「一邊一國」的安排。戰爭爆發之後如果進行民意調查的話,支持「一邊一國」的數據可能會持續下降。

《奧斯陸協議》之後30年來,以色列對「一邊一國」的立場由原先的不反巴勒斯坦人民族自決的權利,也不反對巴勒斯坦政府的成立,到現在卻是強烈反對。

「一邊一國」或兩國論,涉及幾個重大而複雜的問題。一,邊界的劃分。1967年戰爭之後,以色列佔領了戈蘭高地的一部分,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及迦薩走廊。兩國論就是要回到1967年各方面的邊界,亦即所謂的綠線(Green Line)。2006年以色列由迦薩撤出,之後10多年來由哈馬斯組織掌控,邊界的劃分沒有問題。約旦河西岸的管理則根據奧斯陸協議分成三區,A區,由巴勒斯坦政府管理民事與治安事務,佔總面積的18%;B區,巴勒斯坦政府只能管民事,佔22%;C區,以色列管理所有的事務,包括民事、安全等,佔60%。如果是「一邊一國」的話以色列的屯墾區是就要全數撤出。這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戈蘭高地也算是以、巴問題的一部分,原先屬於敘利亞,1967年戰後被以色列佔領了南半部,並於1981年併吞,但國際不承認。以色列佔領的面積廣達1200平方公里,那裡是以色列的戰略安全要地,也是水資源的重要源頭、農業生產基地。目前居民約4萬人,一半是阿拉伯裔的德魯滋人(Druze)。在美國及聯合國的協調之下在邊界設立了兩條分界線及緩衝區,在西邊的稱爲Alpha Line;在東邊的是Bravo Line。中間有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緩衝區之外也對雙方軍人的數量,武器裝備都有限制。聯合國的維和部隊也駐紮在當地。數十年以來以、敘關係緊張,邊界時有衝突,以色列經常前往大馬士革附近進行轟炸。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看起來像是天邊的雲彩遙不可及。

二,屯墾區或定居點(settlements)問題。50多年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設立了140多個屯墾區,及超過100個軍事崗哨,現有猶太居民約60萬人。每次以色列增設屯墾區都會受到聯合國、歐州、美國的反對,認爲是不合法的行爲,但以色列我行我素,增建的行動從未停止,近年來反而加速進行。在「一邊一國」的原則下,這些屯墾區是否都要撤除,60猶太人撤到哪裡去?這在以色列都具有極大的爭議。以色列與黎巴嫩的邊界大致明確,雙方的分界線稱爲Purple Line。中間也有聯合國維和部隊駐紮。

三,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耶城是回教、基督教、猶太教三教的聖地,多年來爭議不斷。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0年表示耶路撒冷屬於以色列,並將美國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遷過去;以色列也宣稱其首都在耶路撒冷,主要的政府機關及國會都設在耶路撒冷。這種說法及做法引起巴勒斯坦及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近年來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也設立了很多屯墾區,招致巴勒斯坦人更多的不滿,地區性的小衝突經常發生,過去兩年次數、範圍都不斷升高。

難民返鄉的權利。自1948年獨立戰爭之後,大批的巴勒斯坦人拋棄家產土地,甚至妻子兒女,逃往鄰近的國家成爲難民,多年來人數已經增加到了600多萬。他們沒有返鄉的權利,只有對猶太人的憎恨,巴勒斯坦的遊擊組織、好戰團體就是在難民營中滋生出來了。這些人何去何從也是難解的問題。

除了客觀的現實因素之外,以色列去年12月由納坦雅胡組織聯合內閣,網羅了7個極右派的政黨,在120席國會中勉強湊了64席,只比過半數多了4席。出任戰略部長的猶太力量黨主席本格維(Itamar Ben-Gvir)、財政部長兼西岸防務部長Bezalel Smotrich都是極端的錫安主義者,認爲整個聖地都屬於猶太人,多次對巴勒斯坦人發出不當的言論與行動。這個勉強拼湊的內閣中,只要有任何一個小黨不滿意總理的政策,就會造成倒閣。過去4年以色列已經進行過5次的大選。政局不安是哈馬斯發動攻擊的一個主要考量;政局不穩也使得內閣不可能接受兩國論的安排。

兩國論或「一邊一國」猶如蹇人昇天,黃樑美夢。難!(作者爲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