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淡化舊指標 匹配新質力(孫太一)

2023年是全球經濟經歷疫情疲軟之後復甦的一年。(圖/美聯社)

2023年是全球經濟經歷疫情疲軟之後復甦的一年,主要經濟體中,有的發展很強勁(比如印度,GDP增長7.2%),有的則可能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依舊停滯不前(比如沙烏地阿拉伯,受石油價格影響GDP下降1.1%)。但明明GDP下降了0.3%的德國爲什麼反而超過了增長勢頭強勁的日本,成爲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呢?我們知道這當中匯率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雖然按照本國貨幣來算,日本經濟在增長,但因爲日元跌得厲害,根據匯率摺合成美元得出的名義GDP體量最終被德國比下來。關注這種排位變化背後的細節,也讓我們同時看到,有的時候GDP的數值在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上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

光是按照不同的GDP的算法,我們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比如,中國的GDP總量在2022年大約是美國的73%,但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PPP)來算GDP,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在2013年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了世界第一。

而如果算人均GDP的話,中國在2023年仍排在全球第66位。而且,我們細究GDP的統計方式,不同國家的算法也不太一樣。有的國家,讓兩個農貿市場互相買對方的農產品都可以算在GDP裡,沒什麼意義。所以,對中國而言,GDP這個舊指標可能已經過時,新質生產力需要新的指標來匹配。

比如,我們的臺灣地區在女性佔議會總人數的百分比這個數值上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中國大陸的人口預期壽命也不賴,從2020年起就已經超過了美國。

當然,同時包含預期壽命、教育年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不同方面考量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上,我們的香港地區就在2023年排到了全球第四。這些更爲關注人作爲個體的狀況,以及新質生產力背後經濟和民生質量的的指標,或許應該在這個新時代更被優先考量了。

中國可以每年提出一兩個在新的一年將重點關注的新質指標,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在意一些領域,乃至可以引領這些方向,這不僅可以增強新質生產力,而且對軟實力的增長也是很有幫助的。女性就業率、人均碳腳印、不同級別晶片製造能力,甚至去創造一些新的概念、指標都是可以考量的。

當然,要引領一些方向,數據透明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爲某一個時間段裡數據不好看,就不公佈了。舉個例子,美國的很多大學在給教授評績效的時候都能容忍偶爾一兩個學期在教學、研究、服務等方面的不足,但最關鍵的是該教授在得知這些弱項之後是否能讓評委們看到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了調整和嘗試。因爲不足的地方往往也是潛力。比如,印度的女性勞動參與率當前只有20%左右,遠低於其他重要的經濟體。但這恰恰又反應出印度在這一方面的巨大潛力。如果印度政府宣佈,因爲看到了自己這方面的不足,決定2024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那對內對外應該都能受到很大的歡迎。

舊指標雖然仍有參考價值,但不應該再是最主要甚至重要的目標參數。追求新質生產力的今天,恰恰需要新的、更爲多元的指標來匹配,這也是我們的契機。(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副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寬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