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書如諜戰 蔣復璁國寶守護神

蔣復璁任館長時,在臺北南海路原中央圖書館的留影。(思行文化提供)

1937年秋蔣復璁(右2)陪同軍事家蔣百里(右5)訪歐途經新加坡時的留影。(思行文化提供)

國立中央圖書館第一任館長,也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首任院長,21日是蔣復璁逝世25週年的紀念日,其子蔣祖怡指出,父親除了曾出任教育部的「京滬區特派員」而搶救回包括毛公鼎等故宮鎮館之寶,更曾冒險從美、日等國的手上搶救回江南古籍。

江南地區數百年來人文匯萃,就圖書而言,《四庫全書》的南三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皆在江南一帶,明清著名藏家也多在蘇浙皖境內,1940年初時任國立中央書館籌備處主任的蔣復璁,接到許多淪陷區友人的「求助」訊息,指出一些重要的藏書樓,均遭日、美商覬覦,要不就是強行收購,要不就企圖破壞。

抵達上海 化名蔣明叔

在當年抗戰各項資源吃緊的情況下,蔣復璁向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中英庚款會董事長朱家驊求助,將中英庚款原訂支持中央圖書館在南京建館的150萬國幣,先用來在上海收購民間散出的文獻圖書。雖然經費有了着落,但蔣復璁卻必須由香港秘密潛返淪陷區上海,且在抵達香港後就被日軍特務給盯上,受國民黨駐港負責人高延梓協助,才擺脫跟蹤,登上往上海的義大利郵輪。

蔣祖怡表示,父親在抵達上海後化名爲蔣明叔,與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和當地「文獻保存同志會」人士明確分工進行古籍收購,如暨南大學校長何炳鬆負責經費收支;考古作家鄭振鐸負責與書商及藏家接洽,兼圖書保管編目;張元濟負責文獻古籍的總鑑定等事宜。

國事爲重 逃過一劫

爲了躲避日軍的追蹤,蔣復璁在上海的活動極隱密,蔣祖怡就指出:「連我的伯母朱維瑰也多次代爲出訪,進行交通聯絡。」儘管如此,蔣復璁擬定收購計劃並趕回重慶覆命後才3天,日軍憲兵隊、汪僞特務均以查戶口爲名找上門來。蔣祖怡回想起來仍慶幸:「幸虧當時父親以國事爲重,即使已近農曆年關仍放棄共享天倫,趕回重慶。」

這次古籍搶救行動是抗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共計善本4864部,4萬8千多冊。當時這批古籍大部分運往香港大學寄存,正打算運往美國國會圖書館時,被日軍搶劫運去東京,直到抗戰勝利才失而復得,並於1948年隨故宮文物一起運到臺灣,現存於國立臺灣圖書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