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知名泥塑大師陳英記偕同兒子重修三寶佛完成

花蓮縣泥塑批布大師陳英記(右)與兒子陳至煌(左)完成淨德精舍三寶重修作業。(範振和攝)

花蓮縣泥塑批布大師陳英記在淨德精舍完成的伽藍菩薩第一件作品。(範振和攝)

花蓮縣神佛像雕塑家陳英記完成的三寶佛,法相莊嚴圓融。(範振和攝)

花蓮縣知名的泥塑批布大師陳英記偕同兒子陳至煌重修三寶佛完成,19日上午送往花蓮市淨德精舍,俟29日安座大典,佛像莊嚴圓融,吸睛之至。

花蓮市尚志淨德精舍迎請的三寶佛,三尊各高150公分、重50公斤,10前就是陳英記與兒子陳至煌的作品,經信徒不斷擦拭、落漆父子倆重新安上金箔整裝完成。

73歲的陳英記說,淨德精舍最早期的伽藍菩薩、韋陀菩薩都是他的作品。此外,玉里鎮古鳳宮王母娘娘桃園復國宮中元帥,兩尊均高250公分,也是他的作品。至於40年前在新竹市靈隱寺最大的泥塑批布釋迦尼佛高550公分,至今無人破他室內泥塑批布紀錄

14歲起,陳英記就在臺北市廬山軒佛店主人陳祿官當學徒12年,人稱「樂觀師」的陳祿官泥塑、批布、脫胎功力一流,陳英記出師後,前往花蓮縣吉安鄉安宮製作觀世音菩薩神像,這是第一件批布脫胎作品,由於耗時費工難度高,年輕人不願學習,在臺灣即將爲絕響所幸有兒子陳至煌繼承巧藝

臺灣藝術大學畢業的陳至煌說,他的父親一生泥塑批布作品數百件,10年前他與老爸共事後,父親嚴格仔細的「龜毛個性,讓他一度受不了,而他重色彩造型,想法上比較不一樣,後來,找到傳統與現代的互補優勢後,讓神像更有韻味,如古鳳宮王母娘娘神像,他一改往昔拘謹作法,讓衣襬飄逸,較具現代感

陳英記父子表示,泥塑批布作品製程中,大件泥塑結構最是不易掌控,又要小塊重疊黏貼「批布」,神像後面再鑿洞取土,剩下棉紗外殼,這就叫「脫胎」,一般而言,「脫胎」神像比玻纖更輕盈易搬移,不過,如真要萬年久遠,「泥塑批布」神像纔是首選。很多人或許不清楚膜拜的神像,不少出自父子倆的巧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