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社會友善無公信力?不良紀錄企業取得認證 學者:應加強監管

隨着消費者氣候意識提高,民衆都會選擇購買具有「環境、社會友善」認證的產品。示意圖,美聯社

隨着消費者氣候意識提高,民衆都會選擇購買具有「環境、社會友善」認證的產品,但近期卻發現許多有不良環境或人權紀錄的企業,也都取得相關認證,導致民衆難以信任「友善企業的標章」。專家認爲,政府應強化監管制度。

企業認證惹爭議

《BBC》報導,美國非營利組織「B Lab」推動「B型企業」(B Corp)認證,鼓勵「人們的商業活動能對社會及環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評估標準包括環境友善、員工照顧與社區扶植,加上良善的公司治理。

然而,隨着媒體調查發現,負責「B型企業」的組織與化石燃料巨頭「殼牌」有着爭議性的財務往來,加上該企業曾給予咖啡品牌Nespresso獲得認證時,就引發非營利組織強烈抗議,控訴Nespresso在「人權上有糟糕的紀錄」、「採用壓榨式的商業模式」。

政府應支持監管

英國蒂賽德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柯頓指出,隨着愈來愈多共益企業認證計劃出現,消費者反而更加混亂,不知道哪個標章纔是更好的。他認爲,相關企業認證需要進步加強,尤其是要有政府支持的監管計劃,才能讓企業拿出更好的環境績效。

《heritage》就指出,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關心代表着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的「ESG」,但該認證至今也遇許多阻力。專家指出,愈來愈多企業企拒絕將淨零行動貼上「ESG」的標籤,因爲隨着社會對企業要求愈來愈高,對那些沒拿出實際改變行爲的企業而言,「ESG」口號已經成爲沒有任何具體意涵的保護傘。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