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恢復徵兵制是提升戰力?還是另一出鬧劇?

戰略情勢與威脅模式的轉變,原本就是推動軍隊瘦身的主因,但如何跟上世界潮流又是另一回事。(圖/青年日報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每當有外媒評述臺灣有關於軍隊戰力文章出現時,許多國人的反應多半會是諸如:直接恢復「徵兵制」…之類的論調。日前,隨着外媒《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專欄文章,討論到我國後備部隊動員的各種亂象而引起極大討論,或許這又是臺灣國防上的另一件國王新衣,講白了,就是舊思維根本應付不了新戰爭型態的考驗,只是國人習慣把這些想定認爲不會發生而已。

因此這樣的做法纔會敢沿用數十年,加上國內對於國防事務關注的氛圍並沒有改善,軍方想要有任何重大的改變,參與的決策者首先考量到的是仕途發展,而非真正想根本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畢竟這其中錯綜複雜,也非一年半載就能脫胎換骨,索性就以拖待變爲上策!

國際上對於攸關臺灣防務的事務總是嚴肅以待,倒是國內因爲政治人物的選票考量,加上軍方無法堅守專業立場,導致一系列兵役制度與軍事事務的調整,淪爲一種只是爲了附和民粹與選票的結果,然後軍方在努力用一堆數字粉飾太平,結果就是在戰力的本質上未能提升,數字也是漏洞百出,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不只後備動員的兵力與訓練如此,連現在施行的四個月軍事訓練役,也只是坊間戲稱的另一座「公發夏令營」!

▲海、空軍等技術成分較高的軍(兵)種,如果沒有專業與長役期兵員支撐,對國防資源而言恐怕只是訓練成本的浪費。(圖/黃竣民攝)

全球精兵趨勢 恢復徵兵機會渺茫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全球的一致性趨勢便是軍備裁減,而精簡兵員既然是國際環境的大方向,戰爭型態以及武器裝備的發展也就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我國當然沒有在這一波的轉變中置身事外,在歷次的組織調整案下,兵員也不斷精簡。而當年社會上主張廢除「徵兵制」,改採「募兵制」的呼聲越來越大,軍方在募兵的質與量上遭遇多種困阻與難題,但爲了順應民意及政治領導,也不得不硬着頭皮執行。

可惜的是我國近年來所實施的各次「精X案」,是否達到預期提高軍隊整體的作戰效率、維持特殊專業兵員的比例,或者僅是一種採用類齊頭式平等的裁軍模式,在各軍種本位主義主事者背景的作祟下,讓員額的總數依比例裁減,而非真正考量戰略環境、敵情威脅、未來發展與專業需求?目前這些調整案執行過後的結果,都是可以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間,包含目前剛編組成立的「聯合兵種營」。

▲訓練單位如何能將由轉軍基本訓練落實,而不是平安等結訓後,就將兵員轉送給部隊去傷腦筋。(圖/青年日報)。

目前我國在兵役制度轉變後,想要恢復昔日全面「徵兵制」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這些客觀條件包含社會的氛圍、軍隊過於封閉式的管理、落伍的訓練模式…多有關係,主觀條件又有政客民代在選票上的考量,軍隊隨着政客起舞下,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那些國家、責任、榮譽…之類的信念教條,只會成爲與社會同儕之間被嘲諷的笑柄

殘酷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民衆早已習慣「有事軍人幹,沒事幹軍人」的簡單邏輯,服役不管是幾年,在百姓的眼裡也只是出「公差」與浪費時間的代名詞。如果真要論及每一個國家的兵役制度,不管是徵兵、募兵或其他的混合方式都好,絕對無法簡單認定哪一種兵役制度就是好或不好的二分法,還是得參考國情的差異、敵人威脅的程度,國家財政負擔…等考量而定。

▲四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其實不用期望能夠鍛造出具備基本戰鬥素質的兵員,充其量也只是敷衍政客們的一種作法。(圖/黃竣民攝)

落實訓練更勝濫竽充數

其實戰力的高低,並非單純視服役時間的長短,重點在於訓練單位是如何訓練出這些兵員。我國軍隊的基本訓練相當不落實早已爲人所詬病,癥結點在於考覈機制的漏洞過多,目前正處於惡性循環中不可自拔,而現在會身陷在這種泥沼中,也只能怪軍方當初的配合演出。

在兵役制度轉變之後,光是募兵要求得足夠的兵員而不斷取消或下修標準已經是有目共睹,各新訓中心不斷向部隊輸送不合格的兵員,部隊幹部也是有苦難言,演變成招募單位、新訓單位與野戰部隊之間最大的衝突點。以往因爲役期長,兵員在服役後還能繼續接受不同階段的訓練,現在這一種軍事訓練役,說白了只是一種國防資源的變相浪費,對於所謂戰力的提升純粹只是鬧劇一出。

身爲民轉軍的第一關,各新訓單位的角色若無法嚴格把關訓期不斷縮短、課程強度能鬆則鬆、管理模式不斷弱化…等等,這樣的訓練如何能把平民轉換成爲具備基本軍事技能的軍人呢?日後即便轉換爲退伍召員的身份,也只是成爲電腦員額中的數字,而非真正的有效戰力。

▲軍隊戰鬥力的積累,除了考量服役時間的長短以外,對於艱難課程要求標準的嚴格把關更是關鍵。(圖/黃竣民攝)

這樣如何跟國外現代化軍隊比擬(別奢望跟那些具備實戰經驗的軍隊相提並論),所以也別存有其他的幻想,這種建軍搞了數十載都沒法落實的考覈制度,纔是國軍兵員基本戰力無法提升的主因。再看看軍方的測考機制與編組素質,人員專業程度是否具備足夠測評的水準,而那些進訓的單位還是否需要阿諛奉承去配合測考單位的要求,對於不合格單位(單兵)的處置作爲……這些只要服役過的人士就能瞭解箇中奧妙所在!

所以,如果還在盲目認爲恢復「徵兵制」就會是提升戰力的仙丹妙藥,恐怕也是隻會淪爲何不食肉糜的笑話;與其如此,何不花時間認真去檢討,在現行的訓練機構中找出能強化兵員基本戰力考覈的解藥還來得實際一些。畢竟,改變制度是少數決策者的事,而軍方在國會原本就是弱勢。究竟我軍野戰部隊何時能從中心接收到合格的兵員,絕對比浪費時間在兵役制度上打轉來得有意義。

熱門點閱》

►【共機繞臺】黃竣民/臺海催生「東亞北約」好時機?

尤里安黑鷹血的教訓 救護隊UH-60M失事調查報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