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6年累積12噸海廢 海科館推「秋之蟹」護生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結合季節變化北海岸飲食文化及養殖生物策劃四季微特展。(陳彩玲攝)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長陳素芬在海洋中心表示,螃蟹即將來臨,籲民衆要愛護環境。(陳彩玲攝)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舉辦特展,透過卡通海綿寶寶裡的蟹老闆解說有趣知識。(陳彩玲攝)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結合季節變化、北海岸飲食文化及養殖生物,策畫四季微特展,推出春之藻夏之海、秋之蟹、冬之鱟,這次展覽入口處推出海廢雜貨店做呼應,15日上午館長陳素芬在海洋中心表示,螃蟹季即將來臨,籲民衆要愛護環境,讓生態永續發展,才能共享美食

陳素芬說,秋天氣息逐漸濃厚,正是螃蟹豐收的季節,爲養育下一代,蟹黃蟹膏逐漸飽滿豐潤,但在大啖美味之際,也必須深入認識螃蟹,這次海科館舉辦特展,透過卡通海綿寶寶裡的蟹老闆解說有趣知識,更設下關卡讓民衆體驗,也結合基隆在地漁村藝術家莊英信創作石頭螃蟹,以及海科館珍藏的稀有螃蟹郵票等,讓民衆大飽眼福

海科館指出,每年在望海沙灘潮境保護區舉辦淨灘活動,從2014至2019總計有1萬2685公斤重的垃圾,相當於3.6輛小貨車、3頭成年亞洲象,而海廢會裂解成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變成肉眼不可見的碎片,容易被野生貝類食用,螃蟹再食用貝類,透過食物鏈傳遞到人身上

海科館說,國外研究發現,野生牡蠣誤食塑膠碎屑,螃蟹再吃牡蠣時,會有0.28%的微塑膠累積在體內,在臺灣發現有超過6成的野生貝類體內有微塑膠成分,因此推測野生螃蟹也有微塑膠殘留的可能,爲保護螃蟹,海科館藉此呼籲民衆不要亂丟垃圾,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量,讓生態永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