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身障兒,「雙老家庭」投入手作課程紓解照顧壓力

70歲的媽媽要照顧失智的另一半,還要看顧40多歲的精神障礙女兒,三位孫女下課,又要忙着接她們回家,一人分飾多角,日復一日,陷入蠟燭兩頭燒的窘境。

鏡頭轉向另一位82歲的林奶奶,自從先生過世後,一人獨自照顧智能障礙的孩子。一晃眼20年過去了,明年孩子即將滿60歲,照顧的重擔仍扛在肩上。

新竹以諾服務中心社工邱士芳分享關懷訪視身心障礙雙老家庭的點滴。 圖/何維綱攝影

這些都是社會角落的一隅,身心障礙雙老家庭揹負着照顧重擔,隨着照顧者年紀老邁,照顧課題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

新竹以諾服務中心社工看到他們的需要,關懷訪視這些家庭,邀請他們可以走入社區參與活動,紓解照顧壓力。「他們透過活動可以認識其他家庭,瞭解他們不是孤單的,不被社會遺忘。」社工邱士芳道出活動設立的美意。

相偕出門上課 做寶石手工皁

田宜珍老師用淺顯易懂方式,教大家做寶石手工皁。 圖/何維綱攝影

來到寶石手工皁課堂上,身心障礙雙老家庭參與熱烈,學員有姊妹倆一起出席、有一家子來、也有母子相偕來上課。

課程爲了方便身心障礙朋友理解,講師田宜珍事前特別跟社工溝通,最後挑選出「棒棒糖皁」、「寶石手工皁」兩款,難度由簡單到稍微有一點挑戰,讓學員體驗DIY的樂趣。

活動一開始,田宜珍帶大家看她的臉書照片,理解當天要做的「寶石手工皁」的樣貌。「好漂亮喔!」、「怎麼做的啊!」臺下學員發出讚歎聲。田宜珍要大家不用擔心,這些都是學生的作品,相信課堂結束,大家也能做出美輪美奐的香皂。

步驟先倒入溶化後的皁基,之後再加入顏色。 圖/何維綱攝影

於是,大夥兒按着老師的教學步驟,先倒入液化的皁基,再加入三種喜歡的顏色。只見顏色緩緩流入皁基,形成漸層。有的混色後,轉眼間變成新的顏色,大家互相觀摩各自的作品,大開眼界。

待皁液乾硬後,老師發下小刀,並示範如何裁切,讓寶石呈現多個切面。有的人小心翼翼地切,有的怕拿不穩,由照顧者代勞。隨着切面越多,寶石就越美麗,放在燈光下,猶如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

做寶石手工皁,進行切面。 圖/何維綱攝影

社工關懷 與社會連結

看到成品,大家非常有成就感,沒想到過程如此有趣,甚至捨不得用。林奶奶分享上課心得,「上次做棒棒糖皁,我也有來,很好玩,不然他(兒子)整天在家看電視,要讓他接觸新的東西。」

平時,林奶奶喜歡看歌仔戲,兒子喜歡看卡通,兩個人沒事,就在家搶電視看。少了娛樂,買菜成爲他們的樂趣。她會騎車帶兒子兜風,「說要去買菜,他馬上去拿帽子(安全帽)。」

聊着兒子的過往,奶奶有許多回憶,「我以前上班,都帶着他去,所以他不怕生。」面對現實,問奶奶擔心兒子未來照顧的問題嗎?「有啊,等他雙胞胎哥哥退休,就可以接手。」

家中有手足的,可能還可以分擔照顧,但手足都是障礙者的,又該如何?邱士芳分享課堂一位已過60歲的父親,老婆和兩個女兒皆是智能障礙者,是一家多口障礙的型態。

該名父親原本靠着開小貨車經營小吃生意,隨着年紀老邁,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收掉生意,靠着身心障礙補助度日。原先幫兩個女兒媒合工作,父親害怕女兒不懂得自我保護,擔心安危而作罷。

邱士芳認爲兩位女兒還年輕,可以學一點技能,順便幫家裡賺取一點收入來源,不然等到父親越來越老,照顧的課題會漸漸浮上臺面。

身心障礙雙老家庭成員上前觀摩老師如何削出漂亮的寶石皁切面。 圖/何維綱攝影

透過活動,邀請他們一家參與,可以跟社會連結,也能幫他們資源連結,提供支持服務。

社工用着關懷,守護這些家庭,成爲他們的後盾。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9.14 439期

本文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原文爲:身心障礙雙老家庭玩手作 紓解照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