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傳承吾輩責”,實際上也蓋不住了

有讀者讓我評評飛馳人生2,問我說,韓寒的冷飯,還能找出點優點麼?

其實優點還是有的。

這部影片裡還是有很多實話的,實話就是魏翔老師的表達,遊戲已經進入到後半程了。

你會發現全程都是打招呼加塞的,像沈騰演的那種草根,再要一步登天,實際上,你懂的,我懂的。

影片最後非要讓他贏,是爲了爽感。

財富感,位置感,今天又發明一個詞兒,爽感。

重點都是感,全都是感覺而已。

啥是感覺?哄哄你的。

大家也需要被哄哄,畢竟,唉。

哄哄結束,下面的東西比較殘酷。

有讀者跟我說,過年期間,父母親戚各種催,催他找個好工作,穩定的工作,發達城市的工作,收入不錯的工作,壓力不大的工作。

其實你當是孩子不樂意找麼?

今天說點不那麼正確的話,這件事咋說呢,其實你換個角度想,你也能明白,一個單位招人,肯定是傾向於本單位子弟。

別的我們不說,你爸媽跟這個單位幹一輩子了,但凡混得不那麼灰頭土臉,你說硬件達標的情況下,招誰家娃不是招,咋就不能招自家娃?

其實這事兒吧,擱在40年前,50年前,都不叫事兒。

那年頭真的是你爸媽幹啥,你幹啥,崗位都是這麼傳遞的,你懂的。

只不過後來不是趕上商品化了麼,很多人實際上是不樂意幹了,主動下海撲騰,市場裡掙錢多。

後來又趕上全球化的二十年。

那麼當下,當保守主義再度迴歸的時候,只不過四十年前,五十年前,司空見慣的某些事情,又浮現了而已。

這一點,有志於求職的讀者朋友,你自己應該心裡有數。

我們不管這個招聘的形式上是不是公平,是不是要公示出來,起碼有一件事,信息是不對稱的。

人家的父母可能提前6年就知道招聘需求是什麼了。

能明白我這意思麼?

人家父母是本單位的職工,人家的孩子在高一的時候,父母可能就已經開始爲了6年後的招聘量身打造了。

比如你要讀文的還是要讀理的,你要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的,人家這孩子就是完全對口的。

而且人家單位可能也會調整附近年份的需求,就是正好在6年後,本單位的子弟正好畢業的時候,正好是應屆生的時候,開啓這個招聘需求。

這就叫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個坑是等着蘿蔔的成長,在合適時機出現,合適時機關閉的。

這叫窗口機會。

這種事本身是不違規的,你去看每個步驟,都是有說法的,但人家就是提前六年知道,知道坑一定會在某個時刻出現,一定是什麼形狀,人家就開始準備蘿蔔了。

所以我說,對於咱們的讀者,你一定要清楚,很多流程上看起來公平,實際上對你不公平的事情,在你的一生中,是無可避免的。

爲什麼?

人性使然。

就像魏翔老師說的,遊戲已經進入到後半程了,後半程遊戲的特點就是幾乎每個賽手都是有師承的。

《飛馳人生2》裡面的獲獎選手,他即便有那麼多奇遇加成,也是有師承的。

他爸是汽車廠廠長,他師父是沈騰演的上一代的草根冠軍,他本人的天賦也是拉滿的。

所以電影裡魏翔講了一句話,遊戲進入到後半程之後,再想冒出沈騰那種純草根選手,是很難的。

你去看日本戰國時期也是這樣,初期都是各種草根選手靠運氣野蠻生長,中後期都是各種二代的競技場。

所以我們要明白,遊戲的中後期,有中後期的玩法。

你換位思考一下,也會明白人家爲啥會花六年的耐心去等一個蘿蔔坑。

說到底,這也是別人想要把積累傳承給孩子的一種訴求。

好比人家家在發達城市,一個月賺個幾萬塊,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每個月賺個幾萬塊。

明白我的意思吧?

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子女過得不如自己,俗稱不希望跌落。

對於上一個等級的人來說,去搶下一個等級的人的蘿蔔坑,是很容易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父母的月收入是幾十萬,去跟這個月收入幾萬塊的家庭搶蘿蔔坑。

其實有很多辦法的。

因爲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實力本身就意味着你的社會關係,你的資源,本來就比人家大很多。

你可以找他的上司的上司,有得是辦法從他的嘴裡搶走蘿蔔坑。

但是我回過頭去看,你覺得,那個月收入幾十萬的家庭,會不會非要從那個月收入幾萬塊的家庭嘴裡搶那個坑?

不會的。

爲啥?

看不上。

說穿了,每個家庭最終想要的,都是與自己當下既得的,能夠對標的。

好比你是個一線城市裡的中產家庭,幾千萬的房子住着,也有收入不錯的工作,你會不會願意讓你的孩子跑去十八線縣城進一個在當地看來的好單位?

會不會?

當然不會。

你寧願孩子找不到工作,自己慢慢找補,你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十八線縣城去搶一個當地人看重的所謂好工作。

這就是遊戲後半程最常見的形態。

每個家庭的目標都是同級對標的,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S級的家庭在爲孩子謀取S級的位置,A級的家庭在爲孩子謀取A級的位置。

實在謀不到怎麼辦?S會臨時去搶一個A級的給孩子,A級的會臨時搶一個B級的給孩子。

所以我們想想看,如果你是個B,你要搶一個A級的位置,容易麼?

非常難,非常非常難。

因爲你的對手並不是那個孩子,你的對手是人家爸媽。

所以我今天也說句公道話,對父母們說的。

很多時候,也不見得是你的孩子不爭氣,而是在遊戲的後半程賽段裡,這就是要拼父母的。

如果你一個月掙幾千塊,你指望你娃搶個幾萬塊的穩定工作來做,沒那麼容易。

那句互聯網上的段子,家族傳承吾輩責,不是玩笑。

人家那個蘿蔔坑,很多時候就是爲了蘿蔔專門雕出來的,你娃放進去,還就是尺寸不合,人家娃放進去,正好。

爲啥?很多時候,是蘿蔔還沒長大時,坑就開始爲了他挖了,照着他的身形挖的。

所以激勵自己是對的,但不要用結果來怪自己。

很多時候,那個結果未必怪你。

在遊戲的前半程裡面,你比你爸媽強,才能說明你努力了;可是在遊戲的後半程裡,你只要能和你爸媽一樣,我相信你已經很努力了。

如果你要比你爸媽強出一個數量級,比如你爸媽是B,你愣是搶了一個A回來,那真的不完全是努力能決定的。

那是方方面面,各種各樣的東西得湊一起。

除非你願意去做別人不願意的事情,明白這句話麼?

比如有一份工作,穩定,收入也還行,但是在高原上,人家都不樂意去,你樂意。

或者,有份工作,錢多,但是不穩定,而且要出差,一年12個月,11個月待在非洲,35歲輸送到社會上當人才,人家家庭條件好的,不樂意去,你樂意。

沒法子的,你得取捨,人棄我取。

真要是啥啥都好,地點好,收入好,穩定性好,壓力好,甚至前途也好,這種一堆S類A類家庭盯着的。

明白我的意思麼?

我想我很直白了。

因爲說到底,你爸媽也不該怪你,要說沒把握機會,那也是他們那代人的事兒。

不怪你。

如果他們真的把握了機會,那現在的你,應該是那個被量身打造的蘿蔔。

而不是一隻彷徨的蘿蔔。

所以,如果你不願意人棄我取,不願意三千里外覓封侯,在大家都不樂意去,都叫苦不迭的環境裡尋找新機遇。

那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低預期,並且十分有耐心。

機會不是沒有了,但是你得把握時機。

遊戲已經進入存量階段了,俗稱逼落一個A,你才能成A,逼落一個S,你才能成S。

俗稱你得趁他病要他命,這就是我昨天說的,留給你們的機會不多。坑不坑道友,你自己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