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效機制管護好“飯碗田”重慶石柱:破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難題獲代表肯定

原標題:建立長效機制管護好“飯碗田”重慶石柱:破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難題獲代表肯定

5月7日,重慶市石柱縣檢察院檢察官實地查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整改情況。

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清涼的水霧落入農田、滋潤青苗……5月7日,重慶市石柱縣檢察院檢察官再次來到該縣王場鎮大壩村,實地查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整改情況,良田美景映入眼簾。這得益於檢察機關和當地行政機關的積極努力。

今年1月,石柱縣檢察院檢察官來到王場鎮,對該縣已驗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專項巡查。李大伯向檢察官反映,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灌溉工程無法正常使用、道路路肩垮塌、路基懸空……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重要舉措,類似情況其他鄉鎮是否也存在?帶着疑問,檢察官徐文婧和同事對全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實地走訪調查。經查,石柱縣共有15個鄉鎮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項目約12萬畝,部分已驗收合格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同程度存在問題。

通過調閱建設資料並向相關部門瞭解情況,徐文婧發現問題的主要根源是,項目驗收合格後,未落實管護措施和管護資金,後期管護較差,還有部分項目正在質保期內,但施工方質量保證責任落實不到位。

針對該縣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存在未落實建後管護責任和質量保證責任等問題,石柱縣檢察院於1月18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展開全面調查。

1月23日,該院向負有監管職責的石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明確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確保項目管護到位。同時,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責任,對全縣已驗收合格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屬於質保範圍內問題的立即進行整改,並按要求設立項目信息公示牌,接受羣衆監督。

爲進一步明確整改內容,該院與石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召開整改推進會。“我們會後將立即組建專班,對問題整改作出安排和部署,並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會上,該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當場表態。

經過兩個多月的整改,項目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對該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了全面排查。針對排查出的路基懸空、路肩田坎垮塌、排水溝堵塞等13處問題整改完畢。

此外,石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根據“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原則,明確項目所在村委會爲管護主體,對完工資產辦理交付手續,簽訂管護協議,落實2024年管護資金。同時,設立項目信息公示牌,按規定公示信息,並在石柱縣政府網站上公開高標準農田監督服務熱線,接受羣衆監督。

案子雖然辦完了,如何長效管護好高標準農田?石柱縣檢察院與該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簽訂“田管家+長江生態檢察官”協作工作機制,在線索移送、信息互通、執法互助等方面進行協作。同時,雙方制定管護細則,完善管護制度,督促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等管護主體履行管護責任,落實管護費用,形成“主體+責任+經費”的長效管護機制。

回訪中,大壩村黨支部書記拍着胸脯,一臉堅定地說:“我是一名地道的農民,靠田地吃飯,現在我成爲了一名‘田管家’,守好這塊‘責任田’義不容辭……”

“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與行政機關建立協作管護機制,有效破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難’問題,這是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的生動實踐。”高度關注鄉村振興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餐飲業委員會主席、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琦評價道。(張博 陳豔琳 譚晶丹)

(雲南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