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蔡總統召開國是會議 林佳龍:朝野對話與社會溝通是憲改必要過程

林佳龍建議:總統召開國是會議,朝野對話與社會溝通是憲改過程。摘自林佳龍臉書

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在臉書表示,從過去修憲經驗,即便完全執政,充分地朝野溝通與社會對話,仍是實踐憲改的必要過程;建議身兼國家元首與執政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召開國是會議。

林佳龍強調,也期許國民黨在選出朱立倫爲新黨主席後,能貼近主流民意,思考如何進行政黨與國家的體制改革。衷心希望,在朝野共同努力下,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與社會溝通,把握難得的憲改時刻,讓臺灣成爲真正的正常國家。

林佳龍今在臉書分享他媒體投書指出,2007年9月30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迴應臺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臺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他說,由於臺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轉型,導致過去三十年間,須由政府援引社會力來分期推動改革,償還轉型欠款。但漸進式改革無法系統性解決問題。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加上國際對臺灣的支持日益高漲之下,目前正是主動付清轉型尾款,推動正常國家運動,促成「第二次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

他說,例如近來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原因在其反映舊政治體制與新政治實踐相互牴觸與掣肘的現象。除須重新檢討中央地方關係、思考財政劃分的公正性外,也須改變過去只想利用交通建設來解決城鄉差距的單向思維。近一步思考發現,國土改造與行政區劃、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行政與立法關係、選舉制度改革等,都需要在憲政層次上進行配套討論。

他認爲,但從過去修憲經驗來看,即便完全執政,充分地朝野溝通與社會對話,仍是實踐憲改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李登輝前總統發起國是會議的理由。因爲國是會議能提供一個更無拘束、不訴諸選舉和國會實力的政治溝通平臺。

他說,若蔡總統能召開國是會議,主動網羅公民力量,無私地凝聚社會與政治共識,並設法於體制內落實,相信更有助實現臺灣國家正常化目標。

他說,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正常的、順應民意、具有執政能力的在野黨作爲忠誠的反對黨,是以憲改過程中,應納入更多像:降低國會比例代表制的政黨門檻、推動地方議會政黨比例席次等,讓更多政黨有參政機會與健全政黨政治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