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卸任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離開沒有遺憾 對金融業有三個期許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再一週就卸任主委職務,臨別前對金融業有三個期許。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520交接之後就要離開金管會,今日黃天牧受訪時被問及離開金管會是否有遺憾?他回答:「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作,因此,離開金管會已沒有遺憾」。

他也表示,離開前對金融業者仍有三個期許,包括:1、希望金融業以誠信道德來墊定社會信任的基礎;2、以健全的治理文化形塑金融策略;3、更希望金融業以永續價值內涵成爲金融發展的典範。他表示,這些期許是過去四年來在主委任內對金融業所累積的觀念與理念。

被問及未續任主委,對於所推動的政策是否有未盡全功的遺憾?黃天牧則迴應,這四年來,對長官交付的任務,他認爲都已有善盡責任,而且每一天他都當作後一天來作,因此都全力以赴,所以,如今要離開,他沒有任何遺憾。

對於未來的規畫,黃天牧仍不改先前回應表示,會先回家收東西、陪家人,之後媒體再追問,未來再度復出的可能性?無法閃避此問題的黃天牧則笑說,現在人很多活到90歲,所以太長時間休息也不行,但他也表示,之後雖然還是會出來:「但總要先休息一段時間。」

黃天牧並以水滸傳的「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來表達他對於這四年來擔任主委時面對金融環境諸多變數、外界對政策看法不一等等挑戰來表達他的心境及作法,他認爲只要依法行政,站住立場,面對外面的疑問作好解釋,因爲在多變的世界中,暴風勁雨不能避免:「但要有足夠的韌性!」

除了上述的二句,黃天牧進而指出,他認爲對於金管會同仁們,水滸傳後面兩句詩詞更重要:「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他一直認爲,人生苦短,有機會爲國家作事時就要好好作,否則未來將後悔當時沒有多作一些,所以這四年來,他全力以赴:「盡其在我,這四年不會有遺憾了!」

黃天牧近四年來,以韌性、創新、永續、包容作爲他在政策制定上所追求的重四大方向,四種價值的融合可說相當均衡;當被媒體問及在2022年疫情期間產險公司所承受的鉅額防疫保單理賠而使得業者抱怨連連,是否有話要說?黃天牧則以他曾在2022年5月10日端午節上的發言「財政赤字可以改善,信任赤字難以彌補。」來回應表示,他以此來表達對於保障保戶權益的重視,此事留給大家去評價,當時有其環境背景:「任何是非褒貶,我一肩承受!」

黃天牧也表示,沒有任何決策是完美的,每個一定都有得失的權衡,而且必須在當下的環境來拿捏,當決定之後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沒有是否後悔的問題。

黃天牧早年曾經一度想讀外交系,但在選填志願的最後時刻卻放棄,對此他笑說,小時候的憧景年少輕狂,未必實際,因此當年的分數即使有到,但最後還是沒填,而是選了銀行系,雖然如此,他在金管會仍從事很多金融外交的事務。

回顧踏入財政部、再到金管會這四十年的歷程,黃天牧回顧,他對40年公務員執涯滿懷感恩,從財政部金融局時代一步一腳印,感謝許多長官給他歷練與機會,他也細數金管會成立之後的歷任主委提攜之恩,包括當年金管會前主委龔照勝支持他出任主秘到保險局長,前主委陳樹讓他當證期局長、前主委曾銘宗提拔他當副主委,到之後當主委,回顧這些,他認爲每個階段有能力因應新的任務,都是因爲前一階段的磨練,纔有足夠的意志與韌性去面對,倘若前面的歷練是很輕鬆的,就不會有足夠的能力與任性去面對這些挑戰,他也認爲,在當保險局長7年任內雖然辛苦,但卻是收穫最多的:「困頓與挫折纔會生智慧,前面有歷練及煎熬,纔會有更強的韌性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