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墾丁大型椰子蟹生態之謎 學者示警正受嚴峻生存威脅

墾丁椰子蟹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棲地劣化、人爲獵捕和「路殺」(遭車輛輾死),是待克服的三大關鍵。圖/墾管處提供

墾丁國家公園陸蟹的種類和數量,經學者調查在世界同棲地名列前茅,其中體型最大、唯一列入保育類的椰子蟹,因過去無完整調查,族羣生態和數量一直是謎;墾管處今年首度委託臺灣生態學會調查解謎團,發現族羣數量偏低、體型偏小且行爲敏感,正面臨嚴重生存威脅和消失危機,棲地劣化、人爲獵捕和「路殺」(遭車輛輾死)是待克服的關鍵。

椰子蟹是陸生是寄居蟹的一種,擅於爬樹,能用鉗子弄破椰子外殼,是現存最大型的陸生甲殼動物,最高可達6公斤,因性成熟緩慢,要5年纔有生殖能力,加上人類捕食、棲地破壞,族羣遽減,1981年被IUCN列爲易危物種,野保法1996年列爲保育類動物;臺灣分佈東海岸、綠島、蘭嶼及恆春半島等地,墾管處今年首度委託臺灣生態學會展開全區調查,做爲經營管理依據。

劉烘昌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墾丁椰子蟹主要分佈在恆春鎮下水崛至小荅裡及船帆石至鵝鑾鼻之間的海岸林,全區的椰子蟹推估僅約300多隻,且記錄到的體型都偏小,數量最多的在貓鼻頭地區;團隊認爲,棲地劣化對椰子蟹的生存影響最爲全面且嚴重,海岸地區包括民宿、停車場興建等的人工化區域,壓縮陸蟹在內的生物生存環境和空間,加上入侵黃狂蟻危害昆蟲和馬陸等節肢動物,更讓海岸林生態系劣化。

研究團隊說,椰子蟹體型大肉質肥美,遭人類捕食也是數量變少的主因之一,雖國家公園法最高可罰3000元,但遏止隨機的人爲獵捕有難度;椰子蟹也和其他陸蟹面臨相同的生存威脅「路殺」,過去在省道臺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都有完整的調查,最高一次記錄到7只被輾死,椰子蟹抱卵母蟹夏天過馬路到海邊釋幼,一隻被壓死,數以萬計的寶寶也跟葬身,擡高路面是方法,但花費巨大。

墾管處說,椰子蟹在臺灣屬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針對棲地劣化、人爲獵捕和「路殺」三大問題造成的生存威脅,已在多個陸蟹熱區進行黃狂蟻藥物防治、路邊設置交通號誌提醒減速、公路局今年也在臺26線香蕉灣段和佳鵝公路施作實驗性陸蟹廊道,實施友善護蟹措施;人爲獵捕部分,請保7和海巡署協助巡查,保育宣導也持續在做。

墾丁椰子蟹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過馬路遭「路殺」(遭車輛輾死)是待克服的問題之一。圖/墾管處提供

墾丁椰子蟹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棲地劣化、人爲獵捕和「路殺」(遭車輛輾死),是待克服的三大關鍵。圖/墾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