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募集失敗基金達22只 新發基金爲何成“棄兒”

(原標題:新發基金爲何成“棄兒”)

本報記者 李嵐君

由於今年以來新發基金規模歷史新高,普通投資者在面對鋪天蓋地的基金產品宣傳時,難免有些無從下手。在一些基金投資者的討論羣中,中國證券報記者時常看到“新基金太多讓人挑花眼”的感嘆。

基金髮行市場如火如荼,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百億資金搶購等現象頻現。與此同時,延長髮行、募集失敗的情況也時有出現。根據Wind最新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募集失敗的基金已達22只。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基金募集失敗並非今年纔有。只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今年基金髮行的兩極分化愈演愈烈。募集失敗的原因,不只是受到了市場行情影響,從微觀角度來看,一般投資者在買基金時,不僅要分析基金經理資歷,還要看清該基金的歷史發展趨勢,再結合其它因素來判斷其未來的走勢

但不被市場認可也並非投資者的偏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產品口碑投研實力較好的大公司和有市場號召力的知名基金經理更容易脫穎而出。

無論是基金爆款扎堆還是募集失敗,這都說明國內公募基金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市場化機制正越來越成熟。公募基金產品的生命力,最終是看其能否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要,是否真正給持有人帶來好的投資體驗。如若不然,即使在基金髮行大年,也無法避免募集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