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勞保基金改革 腳步得加快

勞保基金改革,腳步得加快。(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日媒體報導,2023年底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負債19.2兆元,其中以勞保基金增加最多。另一方面,立法院上月通過國民黨所提「停止公教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遞減」的議案,並付委審查,導致我國潛藏負債未來可能再增加。因此,爲避免年輕勞工陷入長期提撥保費,但在退休時卻無法獲得給付的困境,賴總統宜在近期提出勞保基金改革方案。

2023年底時,中央及地方政府一年以上債務的未償還餘額達6.5兆元,爲前面三年GDP平均值的30.4%。不過,若再加計潛藏負債,則總負債達到前面三年GDP平均值的130%。而在所有潛藏負債中,以勞保基金、舊制公教退休基金及退撫基金三項居前三名,合計佔比95%。

近15年來,各項潛藏負債中以勞保基金增加最快。2009年時,勞工請領退休金的方式,由原來的一次給付,改爲可由一次及年金給付中擇一。該年度勞保基金的潛藏債務5.13兆元,佔我國所有潛藏負債13.8兆元的37.3%。到了2023年,勞保基金潛藏負債增加6.95兆元,甚至超過總潛藏負債所增加的5.4兆元。

勞保基金潛藏負債逐漸擴大的主因有二:首先,勞保基金採取由目前工作人口繳費,但由已退休者領取給付的「隨收隨付」制。當工作人口日趨減少,而退休人口日趨增加時,則基金短絀日趨嚴重。這正是臺灣的現狀:1963年時,臺灣出生人口42.7萬人,現正值退出勞動市場時期;反觀2001年出生,現正值進入勞動市場時期的人口,則只剩26萬人。

其次,勞保基金的繳費及給付設計不符合收支相抵的精算原則。目前勞保的普通事故費率11%,預計在2027年時增加至12%即停止。2008年時,行政及立法部門爲討好勞工,將勞保年金的年資給付率訂爲1.55%。這導致維持勞保基金50年收支平衡的精算費率,由2012年迄今,皆在27.8%左右,因而遠高於勞工的提撥費率。

爲使勞保基金不致破產,未來必須調高費率與或降低年資給付率。至於以政府預算撥補勞保基金的虧損並非「天經地義」之事;因爲此舉如同以未參加勞保的僱主及軍公教人員繳納的稅收,來挹注勞工的退休給付。

至於公教退休基金虧損的原因和勞保基金虧損的原因有些不同。其主因是1995年公教人員的退休給付,由原先來自政府編列預算的恩給式,改爲來自公教人員薪資提撥的退撫基金制。然而,在處理新、舊制度銜接時,由於行政及立法部門討好公教人員,故出現公教人員在退休時的所得,可能超過工作時所得的荒謬情形。

2018年7月政府開始執行公教人員退休年金改革,其中規定退休人員的所得替代率每年減少1.5%,直到十年後減少15%始停止。截至去年年底,所得替代率合計已減少6%,而今年4月19日所通過「停止所得替代率遞減」的議案,即是將其凍結在此水準。

即便公教退休金制度經過改革,但因繳費與給付不符精算原則,故亦陷入破產危機。

目前公教人員提撥的退撫基金費率爲15%,若不調漲費率,則預計在2046年破產。根據最近的一次精算報告,爲使退撫基金不致破產的最適提撥率,公務人員爲26.8%、教師爲29.1%。因此,一旦政府執行「停止所得替代率遞減」的議案,則會加速退撫基金破產。

目前2023年7月以後任職的新進公教人員,已進入新成立的退撫基金系統,故和舊有的退撫基金脫鉤。反觀目前的勞保基金若不進行改革,則預計在2028年破產。

因此,爲弱化「停止公教退休金所得替代率遞減」議案的正當性,以及避免年輕勞工陷入長期繳費,但未來卻無法獲得退休給付的「龐式騙局」,賴總統宜儘快提出勞保基金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