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聲量陳時中居冠 學者:曝光率不代表支持率

學者監測聯盟今(20)日舉辦記者會,公佈九合一選舉候選人聲量,本次選戰以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的電視新聞報導量最多。(李侑珊攝)

九合一選舉時程逼近,候選人積極創造話題搶攻媒體版面。學者監測聯盟今(20)日公佈聲量調查,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的電視新聞報導量位居全國之冠,國民黨與民衆黨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與黃珊珊次之。學者認爲,曝光率不代表支持率,且媒體都有各自偏好,陳時中的負面報導又不少,導致選戰新聞呈現重北輕南的情況。

「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監聯盟」針對全臺12家有線及無線電視臺進行監看統計,分析時間自10月8日至10月14日,發現臺北市長選戰熱度最高,且被電子媒體報導量最多的候選人爲陳時中。

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廖達琪則鎖定有線新聞臺的民視、三立新聞臺及TVBS,並以新聞公平度做爲切入點進行觀察與分析。

廖達琪發現,民視、三立的新聞表現一如預期,較偏向多報導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特別是民視在觀測的這段期間,明顯獨厚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其報導量超過新北市長侯友宜將近20分鐘。民視雖然對民衆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報導時間多過民進黨提名的沈慧虹,分別是14分鐘與8分鐘的新聞量,但經查覈,高虹安報導內容幾乎都是負面內容,三立則特別偏愛報導沈慧虹,至於TVBS整體表現較中立。

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分析,以正面評價報導的新聞量來看,都以臺北市選戰爲主,依次是陳時中、蔣萬安、黃珊珊,畢竟三強鼎立受關注的程度高。而最不具勝負懸念的臺南市長黃偉哲及臺南市議員謝龍介被報導的情況則少。

至於陳時中的新聞量最大,鈕則勳認爲,如從負面評價報導的新聞量部分而論,畢竟之前陳時中爭議事件較多,像是免治馬桶事件延伸出來的負面人設,成爲蔣萬安的主要攻擊對象,因此負面評價報導陳時中的情況會較多,而黃珊珊少用攻擊策略,被質疑之處或許較少,至於是不是因爲陳、蔣欲將戰場畫成藍綠對決,而刻意不攻擊黃,仍有待觀察。

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表示,分析49臺壹電視、50臺年代新聞臺、51臺東森電視臺及85臺寰宇臺灣台,發現年代新聞臺把主力重點聚焦在選舉新聞裡,其他3臺則將選舉新聞與其他新聞並列,未見突顯之處。

杜聖聰進一步分析,壹電視、年代新聞臺的選舉新聞聚焦於臺北市選戰;其他縣市選舉新聞雖有報導,但篇幅不大;東森新聞臺報導亦然,但是重北輕南,臺南市選情甚至掛零;寰宇臺灣台則平均分配臺北市與新北市,但中部大甲溪以南的縣市選情不碰,臺中、臺南掛零,高雄也只有寥寥篇幅。呼籲媒體處理選戰新聞跳脫南綠,且應做到南北均衡。

「聲量王不一定代表高支持度」,政治學者柳金財分析,臺北市選舉以陳時中的聲量最高,臺中與臺南則分別是蔡其昌與謝龍介,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的媒體曝光率不錯,但如果對比民意支持度,其支持度反而相對比較低。只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張善政新竹市高虹安,既有體高聲量,民調支持度也相對高。因此這次統計出來的「媒體聲量王」,能否成爲縣市首長當選人,還得看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