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熟齡性愛‧追求性福篇】專家籲設性專區 解決老人性慾

老人情慾抒發受身體機能、心理、社會壓力等因素影響,性治療師童嵩珍表示,處於不同環境的老人狀況也不同,例如榮民之家或長期養護機構老人多有慢性病,且經濟多依賴兒女,難以開口索要與性有關的花費;而機構環境設計忽略個人隱私空間,工作人員也不願正視住民性需求。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在榮家設立榮莒室,後來轉型推出榮莒2.0方案,強化心理健康、兩性課程。但童嵩珍坦言,成效有限。爲避免有需求者暴露於性病風險、被貼上標籤污名化,期盼臺灣也能有如荷蘭紅燈區的規畫,解決未被重視的需求。

先前桃園榮家聘僱鋼管女郎表演,遭社會撻伐,中臺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何清治表示,他支持應該要多一點這類表演,又或在機構中設置專區,臺灣也不該不去討論「性專區」,如果性專區可滿足性慾且能避免抑鬱或其他情緒問題,有助解決高齡社會的醫療問題。

情感的連結與交流,有時能超越身體限制,童嵩珍在大陸工作時,曾遇過一對恩愛的八旬夫婦,每天形影不離,吵架也不分房,一直維持親密關係,可惜後來因疾病影響,性生活中斷廿年。

老先生在六十多歲時中風,導致行動不便,醫師還警告他,再有性行爲恐二度中風,老太太則有僵直性脊椎炎,行房姿勢受限。

但兩人之間恩愛的記憶如此美好,廿年後,老先生自覺行將就木,希望在人生進入終點前,再次重溫舊夢,也作爲給老伴最後的禮物。童嵩珍評估時發現,老先生生殖器雖萎縮,但太太一摸就有反應,「兩人雖青春年華不再,卻能看出感情濃厚。」經過按摩等方法反覆嘗試數週後,兩人成功行房,相擁而泣,覺得終於完成了彼此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