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爭相下場 誰能最先推出AI搜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實習生牛淑銳 北京報道

AI“神仙”打架,搜索似乎還在“菜雞互啄”,誰能最先用AI顛覆搜索,還沒有確切答案。

5月16日晚間,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目前百度搜索上有11%的搜索結果由AI生成。他指出,百度搜索的AI重構工作仍處於早期階段,整體來看,搜索最有可能成爲AI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大洋彼岸的谷歌,在2024年開發者大會上一口氣推出了“AI全家桶”,Alphabet CEO桑達爾·皮查伊在演講中展示了谷歌各項業務中如何同AI結合在一起,其中,AI Overviews使用Gemini大模型來綜合信息並回答更復雜的問題。皮查伊表示,AI Overviews搜索經過長時間的測試,本週將向美國所有用戶推出服務,後續會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

而就在谷歌開發者大會前一天,OpenAI舉行了春季發佈會,這場發佈早在半個月之前就被炒得轟轟烈烈,因爲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即將向谷歌搜索發起挑戰,這是谷歌迄今爲止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不過,OpenAI首席執行官在正式發佈會前幾天否決了這種說法,最終,OpenAI以GPT-4o的語音、視頻交互體驗提前搶了AI話題度。

雖然這次不是關於AI搜索的正面硬剛,但此前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已經在開發一款搜索產品,也有網友發現了“search.chatgpt.com”這樣的網址,不過內容加載顯示失敗。

種種跡象表明,搜索作爲最容易被AI革新的商業模式,水下的醞釀已經暗潮洶涌,市場甚至在翹首以盼,期待見到新的“互聯網入口”。

“新老”更替

AI浪潮下,商業模式開啓新一輪變革,各大玩家爭搶蛋糕,搜索引擎或將迎來新的洗牌。

Statcounter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排名前三都是擁有AI搜索的產品,分別是百度、bing,360搜索(好搜),佔比分別爲66.52%、13.32%、6.43%。而據Gartner預測,到2026年,傳統搜索引擎的市場將下降25%。

大數據時代,傳統模式下的搜索產品相較於AI搜索,難以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

非凡產研的數據顯示,2024年3月,全球AIGC行業搜索類別佔到了24.2%的市場份額。國內AI產品智慧搜索類別以5.79%的訪問量佔比,顯示了用戶對於高效檢索信息的需求,其中,Kimi和秘塔AI搜索以70萬小時和64萬小時的用戶訪問時長領先。

傳統的搜索引擎依靠爬蟲抓取網頁,通過清洗與排序,根據需要查詢的關鍵詞將內容給到用戶,用戶需要自己點開網頁鏈接列表瀏覽內容。

AI搜索則基於大模型進行自然語言處理,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文本,通過對話交互與用戶進行溝通,並根據上下文生成相關的迴應,直接爲用戶提煉出完整的信息,節省了用戶的搜索和篩選信息時間,減少各類廣告的干擾,提高信源的準確性。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AI搜索是搜索新範式、流量新入口。其指出,國內搜索工具走過了PC互聯網時期和移動互聯網時期,目前處於3.0時期的開端,AI+搜索同時賦能C端與B端場景。

東吳證券也提到,AI大模型加持的AI搜索具備了很多傳統搜索引擎沒有的功能,有望一站式解決用戶各類需求,如作爲聯網的智能助手,可同時完成圖表編輯、分析、聯網檢索等。

谷歌、百度等傳統搜索引擎主要通過廣告投放賺取收入,PPC(點擊付費)下,根據廣告的點擊量獲得報酬。

AI搜索引擎基於訂閱服務、企業服務等獲取收入,比如每月20美元能夠解鎖Perplexity的Pro版,獲取更高級的功能和更多的搜索次數。此前,Perplexity 也宣稱將嘗試廣告模式。在個性化服務和技術創新方面,AI搜索展現出更大的潛力和創新空間。

“圍剿”搜索市場

作爲國內外AI創業團隊的重要方向之一,AI搜索市場已成爲各大玩家競相爭搶的修羅場。

在這條賽道上,主打AI搜索的Perplexity是知名IP,據悉,前不久,Perplexity已成功入選福布斯發佈的AI初創企業50強榜單。

Perplexit創始人兼CEO Aravind Sriniva曾透露,更願意稱其爲“答案引擎”(Answer Engine)。據信達證券披露,作爲谷歌強有力的潛在競爭者,今年4月初,Perplexity的活躍用戶已經增長到1500萬,並預計其將在訂閱模式的基礎上開放廣告模式,擴大商業化成果,有望“顛覆”以Google爲核心的海外搜索市場。

2023年2月,微軟宣佈推出搭載OpenAI旗下ChatGPT相關技術的搜索引擎Bing,向谷歌下了“戰書”。當時,微軟表示,僅1%的搜索廣告市場份額就價值20億美元的年收入。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預料中那樣順利發展,Bing暫時處於下風。統計公司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微軟Bing搜索引擎在全球搜索市場份額僅爲3.43%,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不到1%,谷歌的市場佔有率爲91.46%,相較於去年僅下降了不到1%。

谷歌的危機感早就有之,去年5月,谷歌就開始測試一項實驗性質的AI搜索服務,今年4月,有消息稱谷歌正考慮對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新高級功能收費,這將是谷歌搜索業務史上最大的變革;至今,推出的AI Overviews直接免費試用,不確定谷歌後續會如何探索收費商業模式。

國內也有不少AI搜索產品百花齊放。2023年10月,百度宣佈將簡單搜索升級爲AI互動式搜索引擎,搜索頁面內置有文心一言大模型;360的360AI瀏覽器,擁有AI搜索、AI閱讀助手、AI視頻助手等功能,支持摘要、脈絡以及問答三種內容拆解方式;秘塔AI搜索直接打出了“免費無廣的AI搜索”口號,分爲簡潔、深入和研究三種模式,在研究模式下,搜索引擎能夠生成一份與搜索內容相關的研究報告;崑崙萬維繼2023年4月發佈自研千億級大語言模型天工大模型後,同年8月,又推出了國內第一家融入大語言模型的AI搜索產品“天工 AI 搜索”。

Aicpb統計顯示,360AI、秘塔AI和天工AI這三款專門的AI搜索產品,目前訪問量居於前三。其中,360AI搜索的月訪問量增速在4月創下新高。

如李彥宏的觀點,許多行業人士也認爲,AI互動式搜索將引領搜索行業的代際變革。不久的將來,搜索會變成⼀個貼心助手,能夠隨時喚起、解決問題,甚至有可能打破端的限制,做到隨時隨地響應、滿足所需,全程陪伴。

除了搜索引擎向AI的跨越,各大廠商也紛紛圍獵AI搜索。

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App,推出了AI搜索問答產品功能,用戶可以在搜索結果中獲取AIGC總結提煉出的回答內容,其中包含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字節跳動將旗下搜索軟件“悟空搜索”App正式改名爲“小悟空”,內嵌了基於大語言模型的AI工具合集,支持智能對話和輔助推薦功能;小紅書的AI生活經驗搜索“搜搜薯”,則以其社交屬性,讓用戶在尋找信息的同時,還能與其他用戶交流心得,形成了獨特的搜索體驗;除此之外,還有優酷的“AI搜片”、抖音的“AI搜”、知乎推出了“發現·AI搜索”等。

但終究,至今AI與搜索引擎的碰撞仍處於早期階段,亦有行業人士猜測,或許OpenAI還有關於AI搜索引擎的大招,只是要看什麼時候公佈,或者,其他玩家能否先於巨頭,以輕量化模式率先實現真正落地。

IBM中國數據與人工智能首席架構師徐孝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合技術增強搜索效果的趨勢是很明顯的。“但是能否大範圍推廣,取決於使用大模型的經濟性,如何降低大模型能耗和硬件需求,也是搜索引擎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他表示

大潮將起,落地爲王。到底是搜索引擎自我重塑,還是AI碾壓搜索市場,無論哪一種結果都值得期待,畢竟,這意味着互聯網的另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