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遭虐死引發關注 花蓮補助保母裝設監視設備

兒虐案件引起重視,花蓮縣政府試辦補助居家托育保母裝設監視設備,盼若發生相關案件、爭議,有助釐清。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1歲男童「剴剴」兒虐案引發社會關注,爲提升托育服務照顧品質,花蓮縣政府試辦裝設監視錄影設備補助計劃,提供居家托育人員最高8000元補助,若未來發生兒保、托育照顧爭議案件時,有助釐清責任歸屬。

縣府社會處長陳加富說,公託中心規定必須裝設監視錄影設備,至於縣內登記的居家托育人員300多人,可能出於個人隱私等考量,裝設的不多,居家托育範圍屬私領域,但收托兒童仍有公共考量,因此透過補助鼓勵裝設,未來若發生爭議事件,保母也能保障自身權益。

「花蓮縣居家托育人員於托育地裝設監視錄影設備補助試辦計劃」針對縣內至少連續收託3個月以上,且仍持續收託的居家托育人員,補助設備的監視錄影區域,則限收托兒童主要活動範圍,或托育人員居家核備的托育空間。

補助原則最高可裝設2處,每一處最多裝設2組監視設備,傳統監視錄影設備每支鏡頭含主機最高補助2000元、最多補助4支,監視錄影設備每組最高補助1500元、4組,記憶卡每張最高補助500元、4張,憑購買發票實支實付,期限至今年底。

社會處表示,補助購買的監視設備由托育人員負責保養維護,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例行訪視時,也會檢查設備及錄影功能是否正常運作。未來若發生兒保案件、托育照顧爭議,家長可申請查閱事發時錄影的影像內容,有助瞭解事發經過, 可以保障托育人員、收托兒童及家長三方的權益;也會公開有意願設置監視錄影設備的保母名單,供家長參考。

家有1歲幼兒的王姓家長說,若保母家安裝監視設備,覺得比較有保障;但也有保母反應好像被監控,缺乏隱私,仍在觀望。

花蓮縣政府補助居家托育保母裝設監視設備,盼若發生相關案件、爭議,有助釐清。資料照片/林姓保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