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受損但債務壓降 龍湖管理層:谷底修復機會到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敏 北京報道

3月22日,龍湖集團發佈2023年年報。2023年,龍湖實現營業收入爲1807.4億元,同比下降27.87%。

同期,龍湖的歸母淨利潤128.5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後的歸母淨利潤113.5億元,兩者均有近50%的降幅。

這一情況與近期整個行業的變化有關。當日,龍湖集團管理層表示,集團在2020年和2021年高價獲取的部分項目,遭遇近兩年的市場調整,出現銷售下滑、價格承壓等情況,從而導致利潤出現首次下降。

與同行相比,龍湖仍然保持着相對穩健的發展勢頭。到目前爲止,龍湖尚未出現債務違約情況,債務總額也有所壓降。

管理層表示,今年的策略仍是穩住價格、儘快去化,同時也對未來的債務進行優化處理。

市場調整致利潤下滑

2023年,龍湖集團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1734.9億元,合同銷售面積1079.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3.9%和17.3%。

同期,龍湖的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指標也出現下滑。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出現深度調整,並影響到企業的業績表現。龍湖集團董事長兼CEO陳序平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體量下降,新房價格也出現調整。對於開發商而言,在2020年和2021年高點獲取的項目,於近兩年進入銷售階段,量、價表現均受到影響。“這也是龍湖去年利潤下降的主因。”

負債方面,截至2023年末,龍湖的綜合借貸總額爲1926.5億元,同比下降7.4%,平均借貸成本爲年利率4.24%;平均貸款年限爲7.85年。

同期,龍湖淨負債率(負債淨額除以權益總額)爲55.9%,在手現金爲604.2億元。

龍湖集團首席財務官趙軼表示,今年龍湖將繼續壓降負債規模。他透露,龍湖今年年內到期的債務只有100多億元,其中2024年內行權或剛性到期的境內公開債券存續規模約爲60億元,會在5月、7月、8月、12月到期,目前已全額備妥5月到期境內公司債兌付資金。

同時,龍湖今年還將有序提前歸還2025年到期部分債務,令債務結構更加合理。

公告還顯示,2023年,龍湖在全國17個重點城市共獲取31幅土地,權益建面266萬平方米,權益地價爲259億元,總貨值超過770億元,平均溢價率控制在8%。

管理層透露,2024年,龍湖將有2400億的供貨規模。其中,期初規模爲1400億,新增規模1000億。同時,今年龍湖還會新增獲取土地,保持彈性供貨。

“穩住價格,儘快去化”

對於今年的房地產市場,龍湖集團董事長兼CEO陳序平在談及房地產市場時表示,市場短期存在一定壓力,主要受市場信心未完全恢復影響;去年以來高槓杆企業的出險影響了購房者信心,這需要時間去修復。

他表示,2010年到2015年,全國新房住宅成交面積一直維持在9-10億平方米,2016年以後市場走熱,2016-2021年平均成交面積約14億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定的投資性需求。如今,經過調整,新房市場再度迴歸9-10億平方米的體量,這也體現了新房市場能承載真實居住需求規模。

在此情況下,積極消化庫存仍然重要。管理層表示,今年龍湖將根據市場情況靈活應對,保證產品力和服務優勢,“穩住價格,儘快去化”。

趙軼表示,下一步,龍湖將繼續聚焦核心城市、地段,在土地市場精挑細選。他認爲,當前土地競爭並不激烈,反而有機會拿到好項目。其中,2022年、2023年後獲取的土地,毛利率有望恢復到20%以上。

趙軼表示,雖然當前市場處於谷底,但也迎來了修復的機會。

陳序平還指出,過去大部分房企的發展模式是,維持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同步上升,但隨着市場下行,企業會面臨銷售困難,資產難以變現。負債則是剛性的,從而給現金流帶來壓力。

他透露,龍湖在去年提出高質量發展模式,助力企業穿越週期,主要體現爲三個要求:經營性現金流爲正;有息負債規模穩步下降;經營性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