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總統大選爲兩岸增添變數

文/李武忠習會終於讓海峽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對話國際媒體對此也多持正面態度,認爲有助於臺海局勢的穩定。只是根據目前選舉民調顯示,政權明年很可能輪替,屆時接續的國家領導人是否願意「上橋」並遵守「交通規則」,還是另外搭橋外界正密切關注中。

最可能勝選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英文主席明確提出她的兩岸主張:維持臺灣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以及維持臺海和平穩定,以及兩岸交流必須符合「對等尊嚴」、「公開透明」及「不涉及政治前提」的三個原則,在此原則下不排除蔡習會。

國內儘管多數民衆支持與大陸維持良好關係,但並不願接受預設統一結論的「一中原則」,也認爲臺灣前途應該維持開放,人民有權決定臺灣未來。因此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應該還是會堅持臺灣主權獨立並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維持現狀政策下,繼續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交流,展現與現任馬英九總統的不同思維與做法,大陸當局想要拉住甚至拉近與臺灣的關係也需要有正確的資訊以及新的思維與做法,雙方都不要誤判!

馬習會資料照。(圖/馬習會採訪團提供)

持平而論,就臺灣而言兩岸關係維持穩定對臺灣長遠發展是有利的。近年來臺灣出口持續衰退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影響外,臺灣產業競爭力的衰退以及經貿邊緣化的隱憂更是關鍵。無論是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佔臺灣貿易總額36%)、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佔臺灣貿易總額57%)等臺灣均未能參加,對外洽籤FTA也只有8國,貿易額只佔總貿易額的9.69%,「質」與「量」遠遠落後主要競爭對手南韓(對外洽籤FTA有49國,貿易額佔總貿易額的38.69%),讓臺灣政府產生「時間迫切」感,表明加入美國主導的TPP第二輪談判的強烈意願,卻避談加入由中國主導的RCEP,而中國「十三五」希望從「製造」轉爲「智造」與臺灣產業存在競合關係,如何雙贏考驗兩岸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誠如臺灣學者所言身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臺灣對外洽籤FTA(美國除外)固然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因此臺灣政府除了積極重建經濟實力,分散市場風險外,如何透過兩岸領導人會面溝通來化解歧見和爭端,避免兩岸關係地動山搖,繼續朝兩岸和平之路前進並藉此拓展臺灣國際經貿空間,這將是臺灣未來國家領導人的首要任務,畢竟經貿是臺灣賴以生存發展的命脈

馬習會後看似拉大臺灣參與亞太地區經濟整合潮流空間,但能否在多數民意背書下,持續透過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會面增進彼此瞭解存求同存異,對臺灣未來的生存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馬習會」宣稱爲兩岸搭橋,至於這座橋是穩固還是會塌陷則考驗兩岸領導人的睿智與臺灣人民的抉擇。只是這些年由於國民黨執政不佳造成人民怨聲載道,政黨輪替態勢已成,讓這次選舉的主軸擺在內政民生食安、經濟、等)而不是兩岸議題(國內民調也顯示,62.9%的民衆認爲經濟發展是明年新任總統最需要優先處理的議題,僅有5.9%的民衆認爲最需要優先處理兩岸關係),希望兩岸領導人別對大選結果做出錯誤解讀!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