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銘聰》霧峰林家的傳統精神是什麼呢?

林銘聰》霧峰林家的傳統精神是什麼呢?(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林銘聰專欄】霧峰林家宮保第二進有兩幅彩繪圖,右邊是「孔明夜進出師表」,代表着對國家的盡忠;左邊是「狄仁傑望雲思親」,代表着對父母的孝順。「忠與孝」即是霧峰林家的傳統精神,經過了數百年,歷久而更彌新!

前些天已聊過「狄仁傑望雲思親」,現在繼續聊「孔明夜進出師表」。一般三國時期是指220-280年,三國即是蜀漢221-263年、曹魏220-266年、孫吳229-280年。

蜀漢諸葛亮心急國家社稷的安危,他在二次北伐曹魏出發前,均連夜向蜀漢後主劉禪上呈〈出師表〉。

諸葛亮深知蜀漢弱小,若想生存必須對外征伐方可延續政權,於是北伐曹魏是政治軍事上的一種策略,以攻擊代替防守,主動出擊而尋求生路。

〈出師表〉有兩篇,按時間先後分別稱呼。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北伐曹魏,戰爭前上表後主劉禪,此表即稱爲〈前出師表〉。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再次出征,出發前再度上表後主,第二次稱爲〈後出師表〉。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爲後世「忠臣」楷模。他爲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以一弩同時發射十矢。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重,向諸葛亮囑託後事。《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劉備告訴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告訴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出師表〉即是出師前的表書,「表」是古代臣子對君主書陳情言事時用的一種公務文體。劉勰(465-520年)《文心雕龍.章表》細分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李善(630-689年,唐高宗時期學者)《文選》注云:「言標着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曰表。」可以說明「表」有代表着臣子的忠義,內容以曉理及陳情爲主。

諸葛亮不是一個著名文學家,而是專長於政治與軍事方面,但是他所寫的〈出師表〉一文,卻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說:「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成務之姿,綜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至〈出師表〉,簡而盡, 直而不肆,大哉言乎!」短短不到八百字的一篇公務文章,最後竟受到後人如此高度讚揚。

諸葛亮足智多謀,才學非凡,〈出師表〉中表達的忠誠敬業,放諸四海都是無出其右的標準。〈出師表〉文章樸實無華,文辭懇切動人,字字發自肺腑,彰顯諸葛亮那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耿耿報國的精神,這種難能可貴的品德,令人動容,是後世景仰並學習的典範!

作者爲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