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門:引導利用直播平臺推廣銷售農產品

中新經緯5月16日電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衆號16日消息,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等六部門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下稱:《指南2.0》)提到,促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指南2.0》共包括4個部分19條。其中,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共3條,包括數字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框架。

第二部分是建設內容,共8條,包括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涉農數據資源、智慧農業、鄉村數字富民產業、鄉村數字文化、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數字惠民服務和智慧美麗鄉村。

關於鄉村數字富民產業,《指南2.0》提出,促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暢通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行的雙向流通渠道,全面提高農村電商發展水平。

一是不斷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引導幫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平臺、新媒體推廣銷售農產品。支持運用電商大數據洞察市場需求,指導農產品“網貨”開發。支持地方大力培育農產品品牌,開展數字化營銷,帶動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二是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升級。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產業協會、電商企業等,建立健全縣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引導其牽頭聯合全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帶動小農戶,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加強供應鏈管理和品質把控,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數字化,集成應用自動分揀、品質檢測、包裝機器人、追溯管理等智能設備,提升農產品保鮮、烘乾、清洗、檢測、分級、包裝等加工環節裝備數字化水平。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鼓勵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主體數據互聯互通。

三是推動農村電商支撐服務體系升級改造。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可配備供應鏈管理、數據處理、直播銷售等必要的設施設備和專業化運營團隊,拓展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業務功能。數字化升級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集配中心、產地倉等設施。

四是加快農村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引導農村傳統商貿流通企業開展數字化、全渠道轉型升級,鼓勵發展“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支持有意願和有一定實力的電子商務、快遞流通等企業向農村下沉供應鏈,推廣雲端貨架、在線巡店、個性化定製等應用。

第三部分是建設方法,共3條,包括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共5條,包括加強組織保障、強化多元共建、加強安全保障、深化試點探索、營造良好氛圍。

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同志指出,《指南2.0》主要對《指南1.0》進行了5個方面的優化完善。一是將原“公共支撐平臺”內容納入“涉農數據資源”,強調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二是將“智慧農業”從“鄉村數字經濟”中單獨成章,更好指導各地智慧農業發展。三是將“建設發展模式”和“建設過程管理”整合優化爲“建設方法”,進一步突出指南的可操作性。四是細化保障措施,補充市級層面工作任務,明確省、市、縣三級任務分工。五是完善典型案例,結合近幾年創新實踐成果,對案例進行了優化完善,提升指南的可參考性。

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宣傳解讀,二是強化試點應用,三是做好跟蹤監測。(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