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人權藝術季:以藝術療癒歷史,閱讀身而為人的故事

我很喜歡海的風景。研究所時去澎湖實習,早八晚五的生活、每天相似的早餐,下班後就到海邊散步,是我心中非常美好的小島生活記憶。

但綠島有一點不同,這裡可能有半數人口都是移居者,他們像候鳥一樣,冬天離開、春天回來,加上土地貧瘠、只能種旱稻和花生,除了觀光也很難發展其他產業。

近年一直在想藝術季能對綠島帶來什麼影響,因爲綠島從來都不缺遊客,而白色恐怖和人權是沉重的議題。這個藝術季有任務在身,策略上很難輕鬆起來,但還是希望漸漸面對更多羣衆,吸引觀衆因藝術登島,認識人權議題。

綠島人權藝術季|2018年起辦至今,目前爲兩年一展,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部分區域展出。今年主題「傾聽裂隙的回聲」展出17件作品,展期至9/17。圖中爲利羅伊.紐作品〈描籠涯船與描籠涯(船/村莊)〉。 圖/均勻製作提供

近碼頭民宿「日光暖暖」的房間窗外,四月看出去的夕陽海景。春天是最適合登島的季節。 圖/均勻製作提供

裂隙的歷史,慢熱的藝術季

對我而言,綠島人權藝術季是一個很慢熱的藝術季。每到夏天都有成羣觀光客蜂涌上島,但來的人對人權不一定有興趣,島民也不一定熟悉過去這段歷史。但其實過去被關上島、接受思想改造的受刑人都是高知識份子,有醫生和老師,有段時間島民與受難者們是彼此幫助的共存關係,成爲一段共同生活的隱性歷史。

因此,島上從產業變化、島民生活到人權歷史,都讓人感受到連結又斷裂的關係。藝術季如何在這些裂隙間介入,是我從2021年開始製作綠島人權藝術季就感受到的挑戰――它與在地和觀者的溝通都是很循序漸進的。

因此這次特別規畫了藝術家共學課程,希望像是播種,讓藝術家們重新認識這些歷史。我自己期待的是,當他們消化吸收後,不只是在島上創作作品,也想看藝術家們如何把那些養份帶回來,轉化成自己未來的創作。

張紋瑄〈File:/ 新秩序/ 普通生活/ 火燒島〉,帶出獄中受難者的勞動與創作,試圖看見在自由被剝奪時如何重建「普通生活」的秩序。 圖/均勻製作提供 圖/均勻製作提供

吳克威、蔡鬱柔〈火燒島旅遊指南〉,延續前一屆藝術季的創作計劃,以田調爲基礎方法,用創作文本、影像、裝置等,呈現綠島曾經存在與現存的十個聚落故事。 圖/均勻製作提供

澎科萌+蔡宛璇〈十一歲故事筆記〉,十一歲女孩在創作者母親的陪伴下,參訪不義遺址、吸收資料、旁聽活動等,以文字繪畫和物件留下的個人筆記。 圖/均勻製作提供

看見有人味的白恐面貌

這次藝術家年齡分佈很廣、跨距很大,能看到不同階段的藝術家如何消化這些經驗,也能看到不同世代的臺灣人怎麼看待這段歷史。今年的藝術季有種「人味」,能看到如你我一樣的平凡人在那個時代的樣貌。我非常喜歡吳瑪悧的〈我是高草〉,發想自高草這個平凡女生的受難經驗:年輕護士受牽連入獄,在獄中受到非人道對待,心理狀態極不穩定,用自己的經血寫下陳情書。作品以八卦樓的押房走道爲視角,在廊道白牆上提問:「誰是自由的?誰擁有人權?誰是無辜的?」,最後在走道盡頭的禁閉室裡,用燈箱展示了兩則怵目驚心的血書。

而郭俞平的作品〈烏鴉的爪在輕拍後離去〉,也以白恐受難者藍明谷的妻子藍張阿冬晚年寫給新婚即別離的丈夫的書信,從普通女性的視角,用貼近人肌膚的衣物、還有充滿情感的情書等物件來啓動觀者的共鳴。

這些充滿人味的故事,讓就算不知道這段歷史的觀者,也能透過純粹作爲一個人的立場,去同理、進入這段過去。

吳瑪悧作品〈我是高草〉,以八卦樓的押房走道爲視角,在廊道白牆上提問:「誰是自由的?誰擁有人權?誰是無辜的?」,最後在走道盡頭的禁閉室裡,用燈箱展示了兩則怵目驚心的血書。 圖/均勻製作提供

郭俞平作品〈烏鴉的爪在輕拍後離去〉,以受難者藍張阿冬晚年給丈夫的情書、衣物等引起觀者共鳴。 圖/均勻製作提供

王榆鈞〈行方不明〉,思及當年戶籍簿上被註記「行方不明」的受難者,以聲音與書寫帶出綠島上的時空與虛實故事。 圖/均勻製作提供

讓藝術季像菌絲展延

這次跨年度籌備策展,除了邀請擅長議題策展的蔡明君擔任總策展人,也找來長期關注白恐議題的年輕一代——影像文化專長的陳韋綸,擅長國族認同等題目的蔡秉儒,擔任協同策展人;另外找了四位顧問來引介包含口述歷史和檔案使用等知識,並預先爲藝術家們作心理建設,因爲面對的每位受難者與家屬都相當不同,藝術家消化、轉化出來的創作途徑也很不一樣。

雖然慢熱,我有感受到藝術季帶給綠島的一些變化。我們住的民宿「日光暖暖」,老闆特別帶了小幫手與客人一起去聽策展人導覽,寫了很長的心得給我,說從來不知道這段歷史與他的生活這麼貼近。也許,我們是用這種比較幽微的方式,慢慢地還是滲入了這座島嶼。

我希望這個藝術季像是菌絲,在土壤中蔓延、形成廣大的網絡,讓白恐人權議題的論述生產、意義轉化與創作,能循着菌絲朝四面八方展開,創造更多連結,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三位策展人與製作團隊的工作記錄,兩年一展讓藝術季擁有更充裕的籌備期,更細緻的討論過程。 圖/均勻製作提供

如果登島看藝術季,製作團隊的美味推薦:(左)要品嚐道地的島嶼山海滋味,就到綠島風味情餐廳,這道獵奇的炸飛魚務必一嘗。(右)綠島小叮噹黑糖海草冰,使用帶纖維的海草冰磚刨冰,是島外沒有的獨特冰品。 圖/均勻製作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