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拚雙碳 今年覈准10核電機組

大陸2023年共計十座新核電機組獲得覈准,與2022年持平,均創十多年來最高紀錄。(歐新社)

大陸積極發展核電,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常會)廿九日覈准位於廣東太平嶺、浙江金七門的四座核電新機組,二○二三年共計覈准十座新核電機組,與二○二二年持平,均創十多年來最高紀錄。

澎湃新聞報導,上述項目分屬於兩大核電集團,均採用大陸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這是繼二○二三年七月卅一日國常會覈准山東石島灣、福建寧德、遼寧徐大堡核電計劃共六座機組之後,年內核電審批第二度開閘。

以單臺華龍一號機組約人民幣二百億元的總投資計算,今年覈准的十座機組代表高達人民幣二千億元(新臺幣八千六百億元)的投資規模。

報導稱,此次新項目落地的廣東和浙江省,均爲用電量快速增長的用電大省。新專案的獲批,對於滿足兩省電力電量需求、改善能源供應結構、保障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能計劃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黃埠鎮,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華龍一號核電基地,整體規畫興建六座華龍一號機組。二○一九年,太平嶺核能計劃第一期(一、二號機組)獲得覈准,目前工程總量累計完成百分之七十三,第一期兩座機組預期將於二○二五年陸續投產發電。

最新覈准的太平嶺核電三、四號機組單一機組額定電功率爲一二○九MW,設備大陸國產化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安全性能上滿足大陸核安法規標準及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安全要求。

浙江金七門核電廠一、二號機組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鶴浦鎮金七門村,擬建兩座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及配套設施。金七門計劃的核準,代表浙江開闢出繼秦山、三門、三澳後的第四個核電廠址。

大陸國內核電發展節奏二○一九年以來逐漸回到正常軌道,爲兼顧能源自主供給與低碳轉型,二○二二年共有五個新項目、總計十臺核電新機組獲得覈准,今年(二○二三年)又有十臺核電新機組獲准。二○○八年是核電覈准數量最多的一年,共有十四臺機組獲批。

大陸在「雙碳」目標(二○三○年碳達峰、二○六○年碳中和)下,業界普遍預測至二○三○年在運核電裝置規模一億千瓦,二○三五年在運和在建核電裝置容量合計達到二億千瓦,屆時大陸核電發電量可望超過美國,佔比將上升到約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