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殺手級潛艦碰撞 引爆「核外泄」危機?專家曝救命關鍵

美國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發生碰撞事故。(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月初在印太海域執行任務時,撞擊不明物體受損,造成10多人受傷,引發外界對核動力潛艦發生碰撞時,是否會導致核外泄的擔憂。對此,有專家表示,核潛艦碰撞是否會引發核外泄,最大關鍵在於發生撞擊的位置,是否是反應爐所在的艙段,且主結構是否受損。

新浪科技引述科普中國文章報導,核動力潛艦在水面下發生碰撞時,是否會引發核外泄,取決於撞擊的位置,如果發生碰撞的位置剛好在反應爐所在的艙段,核泄漏的機率就會增加,且反應爐的結構是否受損也左右核泄漏的程度。

報導指出,由於核動力潛艦長時間在海上航行,其所經過的經緯度與海況差異甚大,因此核動力潛艦內反應爐的耐用性、堅固程度及可受衝擊的標準也會比陸地上反應爐還要高。

以2000年爆炸沉沒的「庫爾斯克號」爲例,雖然艇艏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反應爐也受到爆炸的衝擊,但反應爐的主結構並未受到影響,因此並未造成大量核泄漏的慘劇,「只要最裡面的鋯金屬管沒有破裂,那麼核泄漏就可以得到控制。」

報導點出,此次美國海軍發生事故的康乃狄克號核動力潛艦,所搭載的S6W型反應爐使用93%的高濃縮鈾-235,理論上已經達到核武器的水準,其餘國家多數使用7至45%不等的鈾-235,屬於相當頂尖的軍事武器。

即使目前核動力潛艦的技術愈來愈成熟,但若反應爐或周邊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管道受到破壞,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都可能對生活與海洋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事故發生後,明智之舉是立即查明原因並開始行動,進而降低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