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談】會談落幕未發聯合聲明 美中對交鋒過程評價曝光

林肯(左)認爲,美方指控北京新疆西藏香港侵害人權的行爲,以及對臺灣網攻與施壓表達關切,華府大陸出現「防禦性反應」一點都不意外。蘇利文(右)則表示,本來就預期雙方會出現激烈而直率交鋒。(圖/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首場美中外交國安高層會晤,19日於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Anchorage)落幕。據《路透社》報導,爲期2天的會議最終卻在沒有聯合聲明下結束,談判的艱難更凸顯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即使新政府上臺,也已「回不去」而在艱困下開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認爲,雙方討論議題廣泛、過程坦率,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則表示,會談「坦率、有建設性且有意」,但也坦言彼此分歧依舊存在。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訪問中表示,「我們本來就預期雙方會在廣泛的議題上出現激烈而直率的交鋒,而這正是我們要的」。布林肯則提到,由於美方指控北京在新疆、西藏與香港侵害人權的行爲,以及對臺灣網攻與施壓表達關切,華府對大陸出現「防禦性反應」一點都不意外。

不過,布林肯還是肯定這場會晤,因爲彼此在伊朗、北韓、阿富汗與氣候變遷上,仍有利益交集,這讓美方已取得應有成就。至於在經濟、貿易、科技議題上,美方已表達正和國會、盟友與夥伴密切磋商,審查相關議題。美方將在保護盟國、深化美國工人與貿易利益的前提下,繼續推展前述領域工作。

他還提到,此行兩大重點爲:第一,清楚表達美方對北京多項行動的關切。第二,清楚告知北京,美國的政策、優先項目與世界觀,這兩點都完成了。

相較之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則重申,美方應認知道大陸的主權原則問題,不應低估北京捍衛主權的決心。楊潔篪也發表類似言論,表明大陸會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但會議的討論仍有建設性,也是有益處的,當然彼此也存在着分歧。

根據大陸發佈聲明稿,陸方認爲雙方圍繞在外交、美國與大陸關係與國際重大議題,進行「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而這是及時的、有益的,有助於相互理解。

但聲明稿也重申,「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制度安全不容損害,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以及「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美方應遵守「一箇中國原則」、三公報,停止與臺官方聯繫、對臺軍售,「不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慎重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不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臺海和平穩定」。

文中表示,大陸無意干涉美國政治制度,也不會挑戰、取代美國地位與影響力。美方應正確看待大陸的政治制度與發展道路、大政方針與對世界影響力。

同樣的,對於香港與新疆議題,陸方也要求美國停止插手與抹黑,並放棄在反恐事務上的雙重標準

美國國內反映也可以看出雙方對會議看法的不同,而雙方關係恐難在一時片刻間好轉。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薩斯(Ben Sasse)聲明指出,「我和拜登存在多項政策分歧,但每位美國人都該團結來共抗北京暴君」。中國大陸社羣媒體的反應則是,「在阿拉斯加的大陸官員作的好,美國根本沒有誠意」。

由於華府直接定調這是場「艱難而直接」的會談,這恐怕給剛上臺的拜登政府深刻印象,即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彼此關係的緊張,竟是如此深刻而複雜。

從「直接」這部分來看,雙方坦率地在媒體鏡頭前交鋒彼此政策立場;就「艱難」處而論,儘管一如預期,會議並無取得實質外交突破,但過程中砲火四射反映出兩大強權間毫無交集點來重設歷經川普時期低盪的外交關係,更象徵着雙方關係已跌落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路透社》分析,會議看似毫無所獲,但拜登政府其實有其精心目的,即透過一系列的外交行動,告訴北京其在臺海、新疆與香港等議題的堅定立場;而北京的直言不諱,則讓美方放棄大陸會妥協的幻想。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認爲,這場會議對美方而言,目的就是測試能否藉由這些對話,來取得實質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