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現狀難撼動 挺臺妥協再推進

《臺灣政策法》原提案要求把駐美代表處改名爲「臺灣代表處」,列爲「美國政策」;美參院通過的修正版則淡化爲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圖爲駐美代表處在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典禮。(駐美代表處提供)

衆所矚目的《臺灣政策法》通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被視爲美中關係最大挑戰、攸關臺灣主權象徵的兩項內容,最後都是以「國會意見」帶過,不免讓「臺派」大感失望,不過這也顯示對美國而言,穩定的美中關係仍是重中之重。

美國政界近年來瀰漫「反中」氛圍,國會反中的力道更勝於行政部門,因此訪問臺灣進而激怒中國,成爲國會山莊的顯學,友臺法案也是接二連三端出,最終出臺的就是包山包海的《臺灣政策法》。

《臺灣政策法》的野心,更在《臺灣關係法》之上,也引起中國大陸的高度警戒。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回憶,《臺灣關係法》通過以來,一個字都沒動過,在他擔任駐美代表、外交部長的期間,我們不是沒有想過要修改,也提過版本,但真的就是一個字也改不了,因爲《臺灣關係法》一改,就是破壞了美國與中國當初建交的共識,也就是改變現狀。

這次參議院外委會審議《臺灣政策法》前,行政部門要拉回來的力道之深,清晰可見,而國會議員顯然也埋單了,或許裴洛西訪臺帶來的教訓,讓他們看清楚,不計一切代價的挺臺更不見得對臺灣好。

再不久就是美國期中選舉,儘管目前通過參院外委會審議的《臺灣政策法》有所妥協,但是妥協並不代表軟弱,何況在安全層面慷慨撥款總計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不再在象徵性條文上打轉,轉而實質支持臺灣,這些議員依舊可以向美國選民傳達「抗中保臺」。

《臺灣政策法》接下來將送交參院全院審理,並經參、衆兩院通過,才能遞交美國總統簽署生效,後續或許還會再有調整空間。從參院外委會通過的第一關來看,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衝突、妥協、進步,在合理的範圍內持續推進臺美關係,纔是對臺灣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