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拾奇異怪石 高雄大學副教授鑑定爲龍涎香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MR)」技術,對於蘭嶼李姓民衆送鑑定的異香怪石樣本,確認是龍涎香。(林瑞益攝)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MR)」技術,對於蘭嶼李姓民衆送鑑定的異香怪石樣本,確認是龍涎香,開立證書證明。(林瑞益攝)

「這是我經手數百件檢驗案中,臺灣野外拾獲真品第1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MR)」技術,協助蘭嶼李姓男子鑑定所拾獲異香怪石,從NMR圖譜中發現「龍涎香素」特有訊號,確認怪石爲龍涎香。

李男是於今年3月間,於海邊垂釣發現散發異香、重量近4公斤的怪石,猜測可能是龍涎香,輾轉得知高雄大學生科系副教授鄭竣亦是該領域權威,在親友鼓勵下,日前寄送少許樣本(粉末)求助。

鄭竣亦從送驗樣本的NMR圖譜中發現龍涎香素特有訊號,但雜質過多,導致訊號微弱雜訊多,爲求慎重起見,通知李男再寄樣本複驗,同樣測得訊號且更加明確,這讓他篤定就是龍涎香無誤,並搜查相關文獻記載,研判可能是臺灣野外拾獲真品第1例。

鄭竣亦說,根據李男拾獲的龍涎香照片檢測結果,認爲該樣品應屬「較新鮮糞便」。對於這塊石頭市價達600萬元新臺幣,他認爲,這沒有市場公定價,尊重其他學者估價

鄭竣亦不諱言,多數送驗品是蠟或脂肪酸聚合物,尤其樣品常帶有香氣,讓拾獲者誤以爲是龍涎香而空歡喜一場。有別於坊間目測、焚燒、熱針鑽探等傳統檢測方法,鄭長期投入該領域研究十餘年,使用NMR鑑定技術可精準檢測真僞。

本草綱目》記載,龍涎香是珍貴藥材西方則做爲高級香水香劑,俗稱「漂浮黃金」,量少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