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想養牛、新設備要花大錢 酪農喊苦:怎麼撐下去?

酪農業鮮少新血加入。(圖爲林鳳營牧場/記者謝侑霖攝,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着教育普及,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從事勞力工作,一天要工作13小時以上的農業便出現嚴重的勞動力不足,雖然科技的進步能夠減少所需人力,但從傳統牧場轉型現代化牧場畢竟需要資金,讓許多酪農大喊吃不消,爲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有鮮乳廠商持續協助輔導青年酪農,盼望臺灣的酪農業能夠永續發展。

「人可以一天不工作,但牛不能一天不養」,酪農業幾乎是全年無休,又因爲牛不可能養在冷氣房裡,工作環境又熱又臭,凌晨就上工,忙到中午短暫休息後,又要繼續工作到晚上七八點,也沒有力氣晚上去和朋友聚餐吃飯還是夜生活,不要說年輕人想自主加入這個產業,就算是家裡本來就養牛,也很多晚輩不願接手。

中華民國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曾在「農業人力活化與推動應用」政策座談會分析,酪農業和其他畜牧業有所不同,難以自動化生產,屬於常態性缺工,政府爲保障國內勞工權利不開放外勞,提出學生打工、假日農夫等等來解決短期人力問題,但酪農畢竟是「工作」,不是體驗或是夏令營員工是需要培育的。

▼養牛環境容易熱、髒,維護需要相當多的器具和勞力。

林鳳營牧場獸醫也說,酪農業很難從零開始,會進入這個產業的幾乎都是家傳,或是有相關背景的,雖然現在的科技可以減少所需人力,但畢竟機器難以即時觀察牛隻狀況,人力仍然是必須的資源

爲了鼓勵更多青年投入,食品大廠味全也以林鳳營牧場爲案例教導青年用科學方式養牛,過去養牛可能多靠「感覺」,但現在可以透過記錄科學儀器,瞭解牛隻的身體狀況,推論需不需要找獸醫或是飼料有沒有問題等等,並提供無息貸款升級設備,讓牧場可以「科技化」、「綠能化」,減輕青年負擔。

▼林鳳營牧場位於臺南市六甲區。

除了飼養技術部分,也輔導酪農取得TGAP臺灣良好農業規範的認證,生產出的牛奶品質如果檢驗爲A+級生乳,更會提供額外的獎金,鼓勵維持品質,若是無法達到A級,也會協助酪農探究問題的源頭,希望用更好的環境與獎勵支持酪農,不讓產業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