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潭施工降低幹擾石虎 設3種魚道維持魚蝦通行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興建鳥嘴潭人工湖及周邊工程將全部完工,取烏溪水經臺水公司處理,供北彰化、南投草屯每天25萬公噸、百萬人用水。(中水分署提供)

烏溪是石虎棲地之一,水利署在這裡建鳥嘴潭人工湖,透過降低施工干擾及保育措施,讓石虎仍能續留;另外,烏溪魚類生態豐富,設計瀑布式、全斷面、近自然魚道維持魚類通行。

經濟部水利署在南投縣草屯鎮烏溪流域辦理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劃,預計今年完成,由於烏溪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棲地之一,工程設立動物通道、防護網,也種地瓜及花生吸引鼠類與兔類,增加石虎食物來源,並與動物協會合作設立流浪犬圍網誘捕結紮、推動社區巡守隊及推廣友善耕作等。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表示,施工前期監測就發現石虎蹤跡,積極保育作爲包含周遭架設20臺以上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委請專業團隊監測石虎、個體判釋,也在施工便道設動物防護網及動物通道讓石虎安全穿越道路,已有50筆以上石虎利用動物通道有效照片。

「家裡施工,隔音做再好,鄰居還是覺得吵」,中區水資源分署正工程司兼工務科長林明寬告訴中央社記者,這裡原本就是石虎使用區域,施工過程中確實對石虎有干擾,但干擾降到最低,沒導致石虎離開棲地或不使用,工程結束就恢復環境正常。

林明寬說,鳥嘴潭人工湖建置後,這裡還是要適合石虎使用,工程前期監測到3只「定居」,目前仍有3只,且有1只母石虎生出小石虎,而短期、臨時通過或在這裡活動的石虎已知約有19只。

烏溪魚類生態也很豐富,包含臺灣光脣魚、纓口臺鰍、臺灣間爬巖鰍、短臀瘋鱨、埔里中華爬巖鰍、陳氏鰍𬶍及高身小鰾𬶋等,爲協助魚類通過,設瀑布式魚道、全斷面魚道、近自然魚道,其中瀑布式魚道兼具固牀工保護河牀,逐階落差25公分便於魚類上溯,還有水墊30公分供魚羣暫歇、上溯輔助繩提供蝦、蟹使用。

全斷面魚道是攔河堰兼魚道功能,左右落差25公分便於魚羣上溯,並透過「流況漸變」設計供不同魚種使用;近自然魚道仿烏溪河道設計,透過複式河道營造棲地多樣性,也設閘門防止洪泛破壞,通水後委託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協助調查魚道使用效益。

林明寬表示,瀑布式魚道、全斷面魚道、近自然魚道都已完工,持續監測計劃,目前研究發現魚類會使用這些魚道,哪些魚種使用較多也有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