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臺大教授發現「史特拉底瓦里琴」300年秘密!

臺大化學助理教授戴桓青對提琴非常有熱情。(圖/臺灣大學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300年前的義大利提琴製作師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被認爲是史上最偉大的制琴師之一,他的傑作在今天都已經是「古董」,但仍是許多提琴演奏大師最愛的「武器」,並且屢屢創下收藏天價,到底「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歷久不衰的秘訣爲何呢?臺大化學系的教授戴桓青歷經十年研究,終於發現名琴的其中一個秘密,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指出,「打造史特拉底瓦里的木材受過神秘的化學處理,因此後人至今仍找不出方法複製名琴!」

▼《紐約時報》報導戴桓青的研究。(圖/紐約時報)

提琴製造的歷史長達500年,但卻只有300年前的義大利克里蒙納(Cremona)的制琴家史特拉底瓦里及耶穌瓜奈裡(Giuseppe Guarneri)能昇華傳奇

更神奇的是,兩人的傑作經過歲月的洗禮音色竟還能保持完美,並被幾位不同年代的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海飛茲(Jascha Heifetz,1901-1987)、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鄭京和(정경화,1948-)一致視爲最能表現高超琴藝樂器,其中鄭京和的母親甚至還「賣房買琴」,只爲了讓女兒能夠使用「史特拉底瓦里名琴」來演奏,足見史特拉底瓦里及瓜奈里名琴在音樂界地位有多崇高。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史特拉底瓦里作品瑪莉霍爾–維奧第」 (Marie Hall-Viotti)及「維爾特」(Wirth)。

史特拉底瓦里及耶穌瓜奈裡過世後的數百年來,後輩制琴師孜孜不倦的試圖模仿兩人的工藝,選擇相同的木材、裁切相同的形狀、複製相同的工法,但是效果都差強人意,頂尖演奏家們依然獨鍾300年前的「原作」。

臺大化學系的教授戴桓青自十年前開始研究「史特拉底瓦里名琴」,並獲得奇美博物館與全球多名小提琴人士的襄助,終於在最近決定發表成果,他告訴《紐約時報》,自己和團隊用化學分析來研究名琴,在其中發現鋁、鈣、銅等元素,認爲打造名琴的楓木有經過特殊的化學處理,「我推測,木材工人可能曾將這些木材浸泡在礦物質中,讓它們能夠抵抗真菌蟲害,然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及演奏產生的振動,含有礦物質的木材又持續變質,以致後人一直找不出複製名琴的方法。」

▼戴桓青的研究即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刊載。(圖/美國國家科學院)

戴桓青教授的論文《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楓木和現代樂器木材間的化學差別》(Chem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Stradivari’s maple and modern tonewood)已在今年11月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接受,預計在2017年1月刊登,這些發現對解開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秘密有相當大的助益

戴桓青表示,自己的正職是研究化學生物學阿茲海默症,能用極高的科學標準來探索名琴的秘密,是一個夢想的實現,「希望隨着秘密的逐漸解開,能讓史特拉底瓦里及耶穌瓜奈裡的聲音永世傳揚,令名琴不要成爲絕響!」

價值4500萬美元的史特拉底瓦里中提琴「麥克唐納」(Macdonald)。

▼兩把史特拉底瓦里同臺,臺北愛樂管弦樂團首席蘇顯達和法國國寶級小提琴大師吉拉∙普雷(Gérard Poulet)各持一把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