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上任 接壽險業兩急務

彭金隆上任後首面對的七大政策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0日上任,壽險業者急迫希望解決的兩大難題,一是日益沈重的外匯避險成本,希望借到第一桶金充實外匯準備金,以代替部分傳統避險;二是2026年要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配套措施,僅剩約一年半時間,多家壽險表示喘不過氣,希望爭取更多的臺版紓困制度。

據瞭解,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週末發給壽險公會成員內部信,提及壽險公會將代表業界向金管會報告,與主管機關溝通。國泰人壽是標竿,在試算ICS過關上沒有問題,但其他壽險同業「試算不過的所在多有」,爲不讓隊友落隊,陳慧遊表示,會將保險局的期待放在心上,然後從壽險業者角度出發,讓新主委審酌,達成厚實資本、增強民衆信賴爲目的。

陳慧遊強調,不是「爭取寬容」,合理的目標是大家一起努力,不合理的目標才需要寬容,過長的監理寬容,好比沒有犯罪卻一直給予緩刑,社會觀感不佳。彭金隆日前與金控高層有約,也有三大金控表達ICS配套急迫性,希望壽險業集思廣益,一起找到更好的答案,不要再產生更多的問題壽險公司。

彭金隆上任,正逢美國聯準會遲不降息、國際市場瞬息萬變、臺股持續創新高,新臺幣5月15日及16日二天急升2.95角,壽險兌換損失「直線上升」,若增加避險比重,一年將有3,000億元到4,000億元成本如同扔到水裡,因此,壽險公會將協助壽險業者降低避險成本當作今年第一要務,已準備好外匯準備金新方案,等彭金隆一上任就送案。

壽險公會將建議能快速累積外匯變動準備金的方式,同時拉高衝抵比率,有利各公司逐步降低避險比重,就等彭金隆一上任、5月底前建議案送進金管會,可望成爲彭金隆上任後第一項需拍板的利多政策。其次是壽險業2026年接軌ICS已近收尾,某家大型壽險公司內部計算,在2025年底前就需增資逾千億元纔可能達標,也有多家表示試算未過,都需要增資,壽險業內部傳出是「可再延後接軌」、「或不需要每家都適用同一標準」,建議金管會訂出差異化管理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