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忘喧

人泡茶時的專注,能幫助將茶最美好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本報資料照片)

生在臺北繁城,長在競爭戰火池內,身在喧鬧沸騰之中,欲覓一處寧靜,並非易事。

與友會面聚餐,所飲之品酒多於茶,言語熱鬧翻滾辛辣嗆人,多半道人是非、大談闊論家事國事天下事,以此當下酒菜,誤以爲此乃痛快暢意。

年齡漸長,每當夜深人靜,周遭緩緩沉入夜之寂之靜,無休無以爲養。住家前方馬路車來車往皆緩靜下來,身內那顆心卻仍滾滾發燙應接不暇白日裡的人來事往。心入不了靜,人就入不了眠。爲一句話、一件雞毛蒜皮小事氣憤惱怒,輾轉放火心難入靜,鬧得整夜不得安眠,必得吞入安眠藥,方能獲救入睡。

茶須靜品,酒須熱鬧。

年幼時,家中長輩熱衷泡功夫茶,茶具多而不雜,熱水烈火就在手邊,泉水滾滾沸騰,白煙衝出生鐵壺在半空中綻放出一朵朵雪白煙花,掌管泡茶之人放任這團沒有固定形體的白色熱鬧自行鼓譟,不急不徐提壺,注水,靜心等待。

周圍等茶喝的人熱鬧說話,他不說話,眼神透出明白精光,見我看他,如白雲蕩過一座山頭朝我輕輕掃來一眼。綠色山坡地在一片輕雲籠罩下暗了一大塊,不過眨眼間功夫,白雲掠過,草地又恢復原本的青翠亮綠。他已不再看我。

親近了茶,方纔明白,當年掌茶的長輩狀似看了我一眼,其實並無真正看我,如同那片蕩過大片綠草的白雲。

《茶解》:「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瀉入杯,雲光灩瀲。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平時忙碌雜事繁多,「心」無暇泡茶,只能將就沖泡一碗蓋碗茶,啜飲數口,便覺心火稍降,腦內空間如獲一線冷靜灌溉,火宅頓滅,雖仍困於宅中,但已不至於心熱腦煩。中國字很有意思,單拿「煩」字來講,在中文字中的「頁」多有腦的意思,例如:額頭。「煩」字,腦內起火也。

沖泡蓋碗茶時間短,快速,步驟簡單卻也能飲到清茶一杯。首先必須將蓋碗三件組清洗乾淨,飲茶最注重清與潔,缺一不可,不清不潔嘗不出茶之色、香、味。

置茶後,高舉團火般滾燙的水壺,如高山飛瀑往杯內注水,一線熱水,飄散開嫋嫋輕煙,杯中呈球狀的高山茶茶葉與熱水嬉戲翻滾,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活潑靈動。收住水注,放上杯蓋,此時忌在心中數秒,混亂自身精神與茶相通的渠道,應全憑感覺,方能飲時自己便能知曉,知曉後便會驅動手去開蓋,此時茶香必能從杯中隱隱飄入鼻翼,青綠中帶淡黃的茶色映入眼中,飲入清雅高山茶那一刻,人已安然歸靜。

人泡茶時的專注,能幫助將茶最美好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這些能量再反過頭來協助人飄散雜念,心如淡茶。當人能飲出茶的清淡自然,腦中煩亂大約也已理出一絲頭緒。

如有時間,好好坐下泡茶自娛,乃人生一大樂事。宋朝蔡襄年老時不能飲茶,卻仍舊每日泡茶,其中樂趣之幽微,恐怕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近幾年家中老人凋零,一日心血來潮整理出塵封許久的整套茶組,想起以前長輩泡茶時講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也跟着玩過數輪,直到前段日子,沒從整套茶具組中看見歷史故事,卻看見江山如畫,松濤入耳,雲光灩瀲,彷彿廣大世界之山水縮小成一方茶席,隨人親近。

我喜歡這樣佈置茶席。先放一方材質略硬的色深雙層佈於最底下,依序擺上茶壺,茶壺底下有孔洞且沉如磐石能透水的平面石塊,石塊右側有條管子能引水出去,接着往外擺一窄一寬的聞香杯組,如只有我一人獨飲,也甚少直接飲用聞香杯內的茶湯,而喜歡另外佈置一個小圓白杯,放在離我中心位置最遠的區域,並且位在聞香杯組之間。

單看一窄一寬的聞香杯組和小圓白杯,恰恰形成「品」字。

「品」字,小圓白杯在最前方,中間是成雙成對的聞香杯組,大後方則是泡茶過程中最主要核心茶葉落下之地,盛接者是茶壺,壺下有能引水出去的磐石和細管。

安置好主心骨似的相關茶具,接着往最左前方擺放圓形大鉢。此鉢用來盛裝溫壺溫杯後的水,或者更換茶葉時,將能量盡出之茶葉取至該處安葬。鉢內雖是不再使用的水和茶葉,卻依然潔淨,往往做最後收拾時,才猛然驚覺鉢內冷水半滿,舒張開來的茶葉堆成一座蓬鬆小山,煞是好看,往往忍不住又坐下看了一會兒,才起身收拾桌面。

圓鉢內靜淌一輪淨水,淨水中佇立一座使用過茶葉堆積而成的小小茶山,宛如廣闊山海收納於小小鉢內,有時候看久了,竟搞不清是小鉢能容廣闊山海,亦或山海本就小到足以在鉢內安身?

大約在聞香杯組左側位置放下茶海,我習慣將一、二泡的茶湯會合後再飲用,故茶海在此擔任十分重要的任務,讓人可以品出每一泡茶的區別和變化,也能品飲數泡綜合後的滋味。

清水已沸。泡茶最講究的不是茶具,亦非茶葉,而是水。古人認爲泉水爲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燒水的火候也有講究,一壺清水,分成三沸,一沸乃壺底起小泡,如魚眼或蟹眼,這是初滾;接着壺中沸聲越烈,壺邊一圈起了小泡,這時已有熱氣往外冒騰,這是二沸;此時必須更加註意火候,等白煙直衝水已沸透,便能提壺淋水。

如果放任熱水持續往下燒滾,直到滾水泛起牛眼大的泡沫時,水已老,此水將不適合拿來泡茶。

古人喝茶多有講究,好茶往往一擲千金也未必能飲得,像專門進貢給皇家的貢茶,平民百姓一生未必能有緣一見,但此處所說的「最講究」,並不是茶葉,而是分散在民間各地的知名泉水。

據說十分的茶葉配九分的水,泡出來的茶湯不如九分的茶葉配十分的水。好茶難得,好水更難得。

水如是,心亦同。

茶席備妥,清水正沸,一切準備妥當。提壺,打開茶壺蓋子,往壺身內注入細細水流,潺潺水聲在耳邊響起,直至壺滿,放上蓋子,在壺身淋兩圈熱水,頓時如山體似的壺身冒出團團白煙,徐徐上飄,如煙,如霧。

茶樹適合生長在雲霧繚繞的山區,據說好茶都不在陰天採,必須等到晴朗的清晨方能採摘,此時芬芳露水猶在葉上,是最好的採收時機。有人認爲露水是神秘之物,它在陰陽兩氣相融時現身,像白天與黑夜錯身時留下的滋潤之物。古有人好收集荷葉上的朝露,做爲泡茶最上等的用水。

大地最滋養萬物的方法,不是一陣猛烈暴雨,而是默默無響的潤物細無聲,彷彿天地間什麼大事也沒發生,無聲無息間卻已有所轉變。一如茶壺中的茶葉,注入熱水後,蓋上壺蓋,靜置數秒,壺內乾坤已大不相同。

珍貴之物被喚醒,清水變清茶,茶葉於茶湯中恣意綻放被囚多時的能量。

我最愛看熱水淋壺後,熱煙自壺身漫起宛如山間雲霧升起的景象,等雲霧散去,便是倒出壺中熱水的時機。此時壺已溫好,開蓋,拿起茶則和茶針,微微傾斜茶則,茶則上的茶葉必自動滾下山坡,落入溫熱壺中。如有茶葉遲遲不肯落下,只須茶針輕點一下茶葉,茶葉必輕巧滑落,人不必一路用茶針頂着茶葉直至落入壺中。

茶葉入壺,此時聞茶香最好。茶葉在茶則上聞,是一種淡雅縹緲的茶香;如手洗淨,可以放到手掌心一會兒後聞,又是另一種清香。在溫熱壺中聞茶香,此時香氣自然濃郁妙不可言;將茶壺內的茶湯倒入茶海過程中,茶香淋漓四溢,又是一絕。假如此時面前有其他嗅覺敏銳的茶客,必然要發出驚呼。

茶香的變化至此尚未變化完全,真正的好茶還會接着往下變給人看,像身懷高超舞技的舞者,將水袖舞得變化莫測,每當以爲已絕招盡出,總還能看見更多更精妙的曼妙舞姿。

茶湯流入茶海後,分別倒往聞香杯組中的高杯和飲用的茶杯。拿起聞香杯組中的寬口杯,蓋上窄口杯,整個一百八十度翻轉過來,移開窄口杯。先觀賞寬口杯內的茶色,再將窄口杯移至鼻下,嗅聞與先前又略爲不同的茶香。

動中靜是真靜。放下聞香杯,此時茶湯溫度正好入口。拿起小白圓杯,連吸兩次茶麪的香氣,分三口,將茶湯飲用完畢,再聞杯底的香氣。

品茗忘喧,任憑世事多繁,細雜煩人,一場茶宴進行至此,聖境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