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本土劇」背原罪 其實它成爲臺灣特色

文/林奕如

「你看看,本土劇都在亂演!」許多人吃着飯邊看戲邊大罵,但每到晚上8點,還是乖乖的打開電視準時收看,甚至到明天早上、中午重播時,還是打開電視當背景音樂,這樣工作纔有勁,本土劇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大家「嘴巴上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

▲許多人邊看本土劇邊罵,其實它成爲臺灣特有的文化。(圖/翻攝自YouTube)

小時候看《飛龍在天》、《意難忘》、《臺灣霹靂火》長大,這些本土劇成爲配飯的一道菜,直到現在還是依然沒變。本土劇收視率佔節目冠軍,深深緊扣臺灣觀衆的心,雖然大家痛批「亂演」,但我覺得「本土劇」背了很多原罪,其實它成爲臺灣特色,把社會上婆媳相處、感情倫理、日常生活等反映出來,誰規定戲劇只能一種劇種偶像劇男女主角情愛好看,但本土劇貼近生活,紓解觀衆壓力,各有千秋。

▲《飛龍在天》創造高收視,引起一陣本土劇風潮。(圖/翻攝自YouTube)

2000年開始,本土劇在臺灣引起大風潮,使用閩南語發音演出,讓觀衆覺得親切,現在又以民視和三立爲製作的兩大龍頭,長期處於競爭狀態。在業界40年的資深製作人就透露,民視的本土劇以家庭倫理、情感爲出發,反映時事及生活,收看年齡層偏高;三立則是港劇模式,對立刺激性一定有,吸引年輕族羣,吸引的觀衆不同,又有不一樣的發展特色。

▲本土劇創造許多演員成名機會,也成爲「千萬寶寶」。(圖/翻攝自YouTube)

本土劇也創造許多工作人員就業機會,給資深、新演員許多演出機會跟平臺,以民視拍攝一檔本土劇爲例,外景攝影團隊約有25人左右,包括導演組、攝影組、燈光組、執行組、道具組、梳化妝組、劇務組,進棚拍攝後,還有另外1個攝影團隊(最多時還有外景2個團隊、棚內1個團隊),其他還有搭景班、工程組、後製組、臨時演員等,粗估約300人有工作機會,在現在許多電視臺都購買外片來播的時代,能拿錢拍戲已經算「稀有動物」。

▲本土劇演出人生百態,成爲觀衆最好的晚餐配菜。(圖/翻攝自YouTube)

現在臺灣媒體環境差,臺劇越拍越少,資深、新演員能演出機會不多,本土劇提供平臺,讓他們有演出的機會,也創造許多「千萬寶寶」,若是中大牌以上的演員,約每集可拿5萬以上,這樣算算,本土劇200集下來,默默賺進可觀收入,成爲電視公務員,有些人同時也賺得知名度,最好榮景時創造天王天后,現在小生小旦也逐漸累積作品。

▲本土劇創造經典臺詞,以及人物角色。(圖/翻攝自YouTube)

本土劇成爲臺灣特色,劇情上演着悲歡離合、爭權奪利、外遇小三等人生百態,成爲大家晚上在家的情緒發泄出口,有時還切合時事,像是上演寶可夢、Cosplay,歷代還創造不少人物角色及畫面,包括公車萍、劉文聰等,還有流行臺詞「你如果把我惹火了,我就送你一桶汽油、一根番仔火」等,讓你讚歎「編劇太狂,笑破肚皮。」但其實還是有缺點,現在最爲人垢病是品質粗糙、劇情一成不變以及抄襲,資深製作人就感嘆,這是大環境的無奈,還有千集下來,劇情重複又疲乏,觀衆也看膩了。

▲本土劇面臨許多挑戰,網友詬病痛批地方不少。(圖/翻攝自YouTube)

多少錢就做出多少東西,加上ON檔戲、播出2個小時、敵臺競爭壓力下,很多時候本土劇只能妥協,資深製作人就表示,本土劇1天要拍50場戲,趕時間壓力下,在最大時間做最多事情,若剛好編劇寫到這條線,演員拍完外景再趕棚內拍攝,沒日沒夜趕拍攝過勞,有時電視臺爲了刺激收視率,會下劇情猛藥,這些都是缺點面。

●作者林奕如,《ETtoday東森新聞雲》娛樂中心戲劇線記者,從小就喜歡看電視劇,不論是臺、韓、陸、日劇都愛看,因此踏入娛樂記者不歸路,歡迎有人一起分享我的想法。以上言論爲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